兒童肺炎喘嗽
肺炎喘嗽是小兒肺部疾患中常見的一種病證。以發熱、咳嗽、氣急、鼻煽為主癥。相當于西醫的支氣管肺炎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診斷要點
肺炎喘嗽以發熱、咳嗽、氣急、鼻煽、痰鳴為主要癥狀。多繼發于感冒、麻疹之后。
肺部聽診有中小水泡音,X線檢查呈點片狀陰影或肺紋理增粗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辨證分析 肺炎喘嗽的形成,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,肺氣失宣,郁而化熱,灼津為痰,痰阻肺絡,壅塞氣道,不得宣通,故證見發熱、咳嗽、氣急、鼻煽、痰鳴。其病位主要在肺,常累及脾,亦可內竄心肝。若正氣不足,邪毒內陷,便可出現陽氣衰脫,或氣陰兩傷之證。病重體弱,正虛邪戀,常致病情纏綿不愈。
辨證應首辨常證與變證,次辨證之寒熱虛實。風寒閉肺,風熱閉肺為疾病之早期,病癥較輕,邪多在衛分,痰熱閉肺為疾病之中期,病癥較重,邪多在氣分或氣血分,這三者均為常證。痰火內竄,心肝之昏迷抽搐,及心陽不振,心陽虛脫之神萎,呼吸淺促,唇周青紫,肢冷脈微,均屬變證。
本病的基本治療原則是以宣肺定喘、清熱化痰為主。痰多者首應滌痰,喘甚者應予平喘,肺熱者宜清肺泄熱,病久氣陰耗傷者則宜補氣養陰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辨證論治
風寒閉肺
【證見】 惡寒發熱,無汗,咳嗽氣急,痰白而稀,不渴。舌苔薄白或白膩,質不紅,指紋青,多在風關,脈浮緊。
【治法】 辛溫解表,宣肺化痰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三拗湯(陳師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 處方:麻黃6克,杏仁8克,紫蘇子8克,陳皮6克,荊芥6克,淡豆豉8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痰多、舌苔白膩者,加萊菔子10克、法半夏6克。如寒邪外束,里有伏熱,表現嗆咳痰白、發熱口渴、面赤心煩、苔白、脈數者,加用生石膏20克、黃芩10克。
2.中成藥
(1)小青龍合劑,口服,每次5~10毫升,每日3次。
(2)風寒咳嗽丸,口服,每次3~6克,每日2次,溫開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麻杏二三湯(焦樹德驗方)
處方:麻黃3。6克,杏仁lO克,法半夏10克,萊菔子10克,橘紅12克,茯苓12克,炙甘草3克,白芥子3-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分2次服,兒童量酌減。
風熱閉肺
【證見】 發熱有汗,口渴,咳嗽痰粘或黃,氣促鼻煽,面赤唇紅。咽紅舌紅,苔黃,指紋青紫多在氣關,脈浮數。
【治法】 辛涼解表,宣肺化痰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麻杏石甘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麻黃6克,杏仁10克,生石膏25克,甘草6克,黃芩10克,魚腥草15克,桔梗6克,毛冬青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-2劑。
咳劇痰多者,加天竺黃6克、膽南星6克。熱重便秘者,加桑白皮15克、全瓜蔞10克。
2.中成藥
(1)炎熱清膠囊,口服,每次2—3粒,每日3次,開水送服。
(2)小兒肺熱咳喘沖劑,口服,3歲以下每次1袋,每日3次;3—7歲每次1袋,每日4次;7歲以上每次2袋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肺炎合劑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銀杏9克,青黛3克,地骨皮9克,車前子、車前草各9克,陳皮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分3次服。
痰熱閉肺
【證見】 持續壯熱,煩躁口渴,咳嗽痰鳴,喘促鼻煽,口唇青紫。舌紅苔黃,脈弦滑,指紋紫紅或青紫。
【治法】 清熱瀉肺,滌痰平喘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(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
處方:麻黃6克,杏仁10克,生石膏30克,葶藶子6克,天竺黃6克,鮮竹瀝5—10毫升(沖),川貝母6克,魚腥草15克,毛冬青1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1—2劑。
熱甚者,加黃芩10克、連翹10克。大便秘結者,加生大黃6—10克(后下)。口唇青紫甚者,加丹參10克、紅花3~6克。
2.中成藥
(1)兒童清肺丸,口服,每次2丸,每日3次,溫開水送服。6歲以下用量酌減。
(2)小兒止咳丸,口服,l歲每次1丸,2—5歲每次1.5丸,每日2~3次,溫開水送服。
(3)牛黃清肺散,口服,2.5歲每次1克,2歲以下用量酌減,每日2次,溫開水或糖水調服。
3.單方驗方肺炎I號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炙麻黃、甘草、知母、荊芥各6克,杏仁、黃芩、金銀花、連翹、魚腥草、板藍根各10克,生石膏15克,水煎服,每日1-2劑。
陰虛肺熱
【證見】 潮熱盜汗,面色潮紅,口唇櫻赤,干咳少痰。舌光紅少苔,脈細數。
【治法】 養陰清肺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沙參麥冬湯(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)加減
處方:沙參12克,麥冬10克,天花粉10克,玉竹12克,地骨皮10克,五味子8克。水煎服。
低熱不定者,加青蒿12克、銀柴胡10克。痰難咳者,加川貝母6克、枇杷葉10克。
2.中成藥
(1)小兒止嗽金丸,口服,每次1丸,每日2次,溫開水送服,周歲內酌減。
(2)川貝雪梨糖漿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清肺養陰止咳湯(李浩澎《難證奇方妙用》)
處方:冬桑葉10克,薄荷5克(后下),桔梗5克,甘草5克,杏仁10克,黑梔子10克,淡豆豉10克,生地黃10克,百合15克,枇杷葉lO克。每日l劑,水煎,取雞蛋黃1個,用熱藥汁沖入拌勻后服。
肺脾氣虛
【證見】 低熱不定,咳嗽無力,喉中痰鳴,神疲氣短,面色無華,動則汗出,納呆便溏。舌淡苔白滑,脈細無力。
【治法】 益氣健脾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人參五味子湯(陳復正《幼幼集成》)加減
處方:黨參15克,白術10克,茯苓10克,法半夏6克,炙甘草6克,陳皮6克,炙百部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虛汗多者,加黃芪15克。汗出不溫者,加桂枝6克,龍骨、牡蠣各15克。咳嗽甚者,加紫菀、款冬花各10克。
2.中成藥
(1)陳夏六君子丸,口服,大蜜丸每次1/2-1丸,小蜜丸每次6—9克,水蜜丸每次3-6克,每日2—3次。
(2)參苓白術散(丸、膠囊),口服,散劑每次6克,每日2次;水泛丸每次6克,每日2次;膠囊每次3粒,每日3次。小兒酌減。
3.單方驗方三子六君湯(肖旭騰驗方)
處方:黨參15克,白術10克,茯苓10克,法半夏6克,甘草6克,紫蘇子8克,白芥子6克,萊菔子10克,橘紅6克,陳皮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心陽虛衰
【證見】 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呼吸淺促,額汗不溫,虛煩不安或神萎淡漠,四肢厥冷,右脅下可見痞塊。舌暗紅,脈微而數,指紋紫滯達命關,或透關射甲。
【治法】 溫補心陽,救逆固脫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 四逆加人參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熟附子6克,干姜6克,炙甘草lO克,人參6克(另燉),麥冬10克,五味子8克。水煎服。每日l一2劑。
肢冷、大汗淋漓者,加龍骨、牡蠣各15克(先煎)。脅下痞塊增大、舌暗紅甚者,加丹參10克、當歸6克、紅花6克。
2.中成藥
(1)四逆湯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(2)生脈飲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參附龍牡救逆湯(梁頌名等《中醫方藥學》)
處方:人參6~9克(另燉),熟附子6克,白芍9克,生龍骨15克,生牡蠣15克,炙甘草9克。水煎,頻頻喂服。
邪陷心肝
【證見】 壯熱神昏,煩躁譫語,四肢抽搐,兩目上視,口噤項強。舌質紅絳,指紋青紫,可達命關或透關射甲。
【治法】 清心開竅,平肝熄風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羚角鉤藤湯(俞根初《通俗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羚羊角末1克(沖),鮮生地黃15克,白芍9克,鉤藤9克,石菖蒲9克,郁金9克,菊花9克,連翹9克,天竺黃6克,甘草3克。水煎2次作2次服,每日服1-2劑。
2.中成藥
(1)紫雪丹,口服,每次1/2~1瓶,每日1~2次。
(2)牛黃至寶丸,口服,每次1/2~1丸,每日2次。
(3)牛黃清心丸,口服,每次1/2一1丸,每日2次。
3.單方驗方定驚散(李浩澎《難證奇方妙用》)
處方:燈心草1.5克,薄荷3克,鉤藤3克,朱砂1.5克,全蝎3克,各藥共研為細末。3歲以下每次服0.2克,3~5歲每次服O.3克,每日服3次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其他療法
1.外治療法 用于肺炎后期,遷延不愈或痰多,兩肺垮音經久不消失者。
(1)白芥子末、面粉各30克,加水調和,用紗布包裹后敷貼于背部,每日1次,每次約15分鐘,出現皮膚發紅為止,連敷3日。
(2)大黃、芒硝、大蒜各15-30克,搗爛后用紗布包裹,敷貼于胸部。如皮膚未出現刺激反應,可連用3—5日。
2.針灸治療
(1)針刺定喘、豐隆、平喘、肺俞、膻中等穴,對控制喘憋癥狀有一定療效。
(2)隔姜灸人中、百會、神闕、氣海,有回陽回脫作用。
3.飲食療法
地骨皮粥:地骨皮30克(鮮者50克),粳米50克。將地骨皮煎水去渣,取汁500毫升,加粳米煮成稀粥,加入適量冰糖,溫熱服食,每日1—2次。適用于肺熱咳喘。
蘆根粥:鮮蘆根100-150克,粳米50克。將鮮蘆根切斷去節,煎水去渣,取汁500毫升,加粳米煮成稀粥。稍溫服食,每日2~3次。適用于肺熱咳喘。
竹茹粥:竹茹15克,粳米50克,生姜2片。用竹茹煎服濃汁約100毫升,將粳米、生姜加水400毫升煮成稀粥,Il缶起鍋時加入竹茹汁,再煮沸,稍溫服食,每日2次。適用于痰熱咳喘。
貝母麥冬粥:川貝母10克,麥冬20克,冰糖適量。將貝母去心研末,另將粳米、麥冬、冰糖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,臨起鍋時加入貝母末,稍煮片刻,每日早晚溫服。適用于肺陰虛久喘。
黨參黃芪粥:黨參15克,黃芪15克,橘皮2克,粳米50克,紅糖適量。將前3味藥煎水去渣,取汁500毫升,加入粳米煮成稀粥,起鍋時加入紅糖,稍溫服用,每日服2~3次。適用于肺脾氣虛動則氣喘汗出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診斷要點
兒童肺炎喘嗽的辨證分析 肺炎喘嗽的形成,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,肺氣失宣,郁而化熱,灼津為痰,痰阻肺絡,壅塞氣道,不得宣通,故證見發熱、咳嗽、氣急、鼻煽、痰鳴。其病位主要在肺,常累及脾,亦可內竄心肝。若正氣不足,邪毒內陷,便可出現陽氣衰脫,或氣陰兩傷之證。病重體弱,正虛邪戀,常致病情纏綿不愈。
辨證應首辨常證與變證,次辨證之寒熱虛實。風寒閉肺,風熱閉肺為疾病之早期,病癥較輕,邪多在衛分,痰熱閉肺為疾病之中期,病癥較重,邪多在氣分或氣血分,這三者均為常證。痰火內竄,心肝之昏迷抽搐,及心陽不振,心陽虛脫之神萎,呼吸淺促,唇周青紫,肢冷脈微,均屬變證。
本病的基本治療原則是以宣肺定喘、清熱化痰為主。痰多者首應滌痰,喘甚者應予平喘,肺熱者宜清肺泄熱,病久氣陰耗傷者則宜補氣養陰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辨證論治
風寒閉肺
【證見】 惡寒發熱,無汗,咳嗽氣急,痰白而稀,不渴。舌苔薄白或白膩,質不紅,指紋青,多在風關,脈浮緊。
【治法】 辛溫解表,宣肺化痰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三拗湯(陳師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 處方:麻黃6克,杏仁8克,紫蘇子8克,陳皮6克,荊芥6克,淡豆豉8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痰多、舌苔白膩者,加萊菔子10克、法半夏6克。如寒邪外束,里有伏熱,表現嗆咳痰白、發熱口渴、面赤心煩、苔白、脈數者,加用生石膏20克、黃芩10克。
2.中成藥
(1)小青龍合劑,口服,每次5~10毫升,每日3次。
(2)風寒咳嗽丸,口服,每次3~6克,每日2次,溫開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麻杏二三湯(焦樹德驗方)
處方:麻黃3。6克,杏仁lO克,法半夏10克,萊菔子10克,橘紅12克,茯苓12克,炙甘草3克,白芥子3-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分2次服,兒童量酌減。
風熱閉肺
【證見】 發熱有汗,口渴,咳嗽痰粘或黃,氣促鼻煽,面赤唇紅。咽紅舌紅,苔黃,指紋青紫多在氣關,脈浮數。
【治法】 辛涼解表,宣肺化痰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麻杏石甘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麻黃6克,杏仁10克,生石膏25克,甘草6克,黃芩10克,魚腥草15克,桔梗6克,毛冬青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-2劑。
咳劇痰多者,加天竺黃6克、膽南星6克。熱重便秘者,加桑白皮15克、全瓜蔞10克。
2.中成藥
(1)炎熱清膠囊,口服,每次2—3粒,每日3次,開水送服。
(2)小兒肺熱咳喘沖劑,口服,3歲以下每次1袋,每日3次;3—7歲每次1袋,每日4次;7歲以上每次2袋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肺炎合劑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銀杏9克,青黛3克,地骨皮9克,車前子、車前草各9克,陳皮6克。水煎,每日1劑,分3次服。
痰熱閉肺
【證見】 持續壯熱,煩躁口渴,咳嗽痰鳴,喘促鼻煽,口唇青紫。舌紅苔黃,脈弦滑,指紋紫紅或青紫。
【治法】 清熱瀉肺,滌痰平喘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(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
處方:麻黃6克,杏仁10克,生石膏30克,葶藶子6克,天竺黃6克,鮮竹瀝5—10毫升(沖),川貝母6克,魚腥草15克,毛冬青1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1—2劑。
熱甚者,加黃芩10克、連翹10克。大便秘結者,加生大黃6—10克(后下)。口唇青紫甚者,加丹參10克、紅花3~6克。
2.中成藥
(1)兒童清肺丸,口服,每次2丸,每日3次,溫開水送服。6歲以下用量酌減。
(2)小兒止咳丸,口服,l歲每次1丸,2—5歲每次1.5丸,每日2~3次,溫開水送服。
(3)牛黃清肺散,口服,2.5歲每次1克,2歲以下用量酌減,每日2次,溫開水或糖水調服。
3.單方驗方肺炎I號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炙麻黃、甘草、知母、荊芥各6克,杏仁、黃芩、金銀花、連翹、魚腥草、板藍根各10克,生石膏15克,水煎服,每日1-2劑。
陰虛肺熱
【證見】 潮熱盜汗,面色潮紅,口唇櫻赤,干咳少痰。舌光紅少苔,脈細數。
【治法】 養陰清肺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沙參麥冬湯(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)加減
處方:沙參12克,麥冬10克,天花粉10克,玉竹12克,地骨皮10克,五味子8克。水煎服。
低熱不定者,加青蒿12克、銀柴胡10克。痰難咳者,加川貝母6克、枇杷葉10克。
2.中成藥
(1)小兒止嗽金丸,口服,每次1丸,每日2次,溫開水送服,周歲內酌減。
(2)川貝雪梨糖漿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清肺養陰止咳湯(李浩澎《難證奇方妙用》)
處方:冬桑葉10克,薄荷5克(后下),桔梗5克,甘草5克,杏仁10克,黑梔子10克,淡豆豉10克,生地黃10克,百合15克,枇杷葉lO克。每日l劑,水煎,取雞蛋黃1個,用熱藥汁沖入拌勻后服。
肺脾氣虛
【證見】 低熱不定,咳嗽無力,喉中痰鳴,神疲氣短,面色無華,動則汗出,納呆便溏。舌淡苔白滑,脈細無力。
【治法】 益氣健脾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人參五味子湯(陳復正《幼幼集成》)加減
處方:黨參15克,白術10克,茯苓10克,法半夏6克,炙甘草6克,陳皮6克,炙百部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虛汗多者,加黃芪15克。汗出不溫者,加桂枝6克,龍骨、牡蠣各15克。咳嗽甚者,加紫菀、款冬花各10克。
2.中成藥
(1)陳夏六君子丸,口服,大蜜丸每次1/2-1丸,小蜜丸每次6—9克,水蜜丸每次3-6克,每日2—3次。
(2)參苓白術散(丸、膠囊),口服,散劑每次6克,每日2次;水泛丸每次6克,每日2次;膠囊每次3粒,每日3次。小兒酌減。
3.單方驗方三子六君湯(肖旭騰驗方)
處方:黨參15克,白術10克,茯苓10克,法半夏6克,甘草6克,紫蘇子8克,白芥子6克,萊菔子10克,橘紅6克,陳皮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心陽虛衰
【證見】 面色蒼白,口唇青紫,呼吸淺促,額汗不溫,虛煩不安或神萎淡漠,四肢厥冷,右脅下可見痞塊。舌暗紅,脈微而數,指紋紫滯達命關,或透關射甲。
【治法】 溫補心陽,救逆固脫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 四逆加人參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熟附子6克,干姜6克,炙甘草lO克,人參6克(另燉),麥冬10克,五味子8克。水煎服。每日l一2劑。
肢冷、大汗淋漓者,加龍骨、牡蠣各15克(先煎)。脅下痞塊增大、舌暗紅甚者,加丹參10克、當歸6克、紅花6克。
2.中成藥
(1)四逆湯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(2)生脈飲,口服,每次5—10毫升,每日3次。
3.單方驗方參附龍牡救逆湯(梁頌名等《中醫方藥學》)
處方:人參6~9克(另燉),熟附子6克,白芍9克,生龍骨15克,生牡蠣15克,炙甘草9克。水煎,頻頻喂服。
邪陷心肝
【證見】 壯熱神昏,煩躁譫語,四肢抽搐,兩目上視,口噤項強。舌質紅絳,指紋青紫,可達命關或透關射甲。
【治法】 清心開竅,平肝熄風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羚角鉤藤湯(俞根初《通俗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羚羊角末1克(沖),鮮生地黃15克,白芍9克,鉤藤9克,石菖蒲9克,郁金9克,菊花9克,連翹9克,天竺黃6克,甘草3克。水煎2次作2次服,每日服1-2劑。
2.中成藥
(1)紫雪丹,口服,每次1/2~1瓶,每日1~2次。
(2)牛黃至寶丸,口服,每次1/2~1丸,每日2次。
(3)牛黃清心丸,口服,每次1/2一1丸,每日2次。
3.單方驗方定驚散(李浩澎《難證奇方妙用》)
處方:燈心草1.5克,薄荷3克,鉤藤3克,朱砂1.5克,全蝎3克,各藥共研為細末。3歲以下每次服0.2克,3~5歲每次服O.3克,每日服3次。
兒童肺炎喘嗽的其他療法
1.外治療法 用于肺炎后期,遷延不愈或痰多,兩肺垮音經久不消失者。
(1)白芥子末、面粉各30克,加水調和,用紗布包裹后敷貼于背部,每日1次,每次約15分鐘,出現皮膚發紅為止,連敷3日。
(2)大黃、芒硝、大蒜各15-30克,搗爛后用紗布包裹,敷貼于胸部。如皮膚未出現刺激反應,可連用3—5日。
2.針灸治療
(1)針刺定喘、豐隆、平喘、肺俞、膻中等穴,對控制喘憋癥狀有一定療效。
(2)隔姜灸人中、百會、神闕、氣海,有回陽回脫作用。
3.飲食療法
疾病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管理員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