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節 兒科診法概要 望診第 2 頁
2.望形態
望形態,指望形體和望姿態。通過神、色、形、態的望診,可以初步推斷病證的性質。
形,指形體、外形,包括頭囟、軀體、四肢、肌膚、筋骨、指趾等。從小兒外形的壯弱,可以測知五臟的盛衰,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。
凡小兒身高正常,胖瘦適中,皮膚柔嫩,肌肉壯實,筋骨強健,身材勻稱,毛發黑澤,是先天稟賦充足,發育營養良好的外形表現。若形體矮小,肌肉瘠薄,筋骨不堅,毛發稀細萎黃,是先天稟賦不足,后天調養失宜的發育營養不良表現。頭大囟開,頸不能舉,常為腎虛水積之解顱;雞胸龜背,筋弱肢軟,多為肝腎虧虛之弱證;面浮肢腫,按之凹陷,是為水濕潴留;形體肥胖,軀脂滿盈,是為痰濕郁滯;皮膚松弛,肌肉不實,是為脾胃氣虛;肌膚干瘦,膚色蒼黃,是為氣血兩虛;四肢枯細,肚腹膨大,是為脾虛夾積。
態,指動靜姿態。動靜姿態反映人體臟腑陰陽總體的平衡協調狀態。多動少靜為陰虧陽盛,多靜少動為陰盛陽虛。
凡坐臥不寧,煩鬧不安,是肝陽心火內盛;嗜臥少坐,懶動無力,陽虛陰寒內盛。身體蜷縮,喜偎母懷,常為風寒外感;仰臥伸足,揭衣棄被,常為熱勢熾盛;鼻煽氣喘,端坐難臥,是肺氣上逆;喘促氣短,動則喘甚,是肺脾氣虛或腎不納氣;伏臥撫腹,睡臥不安,多是積滯腹痛;身振目直,四肢抽搐,是為肝風;撮空循摸,譫語妄動,是為心神蒙蔽;背曲肩隨,轉搖不能,行則振掉,腎氣將憊。將患兒具有的動作能力與該年齡組兒童應具備的動作能力相對照,可以及早發現五遲之類發育遲緩的病證。
3.審苗竅
苗竅指五官九竅。舌為心之苗,肝開竅于目,肺開竅于鼻,脾開竅于口,腎開竅于耳及前后二陰。臟腑病變,每能在苗竅上有所反映。兒科疾病,有些有苗竅的特別表現。
(1)察舌:正常小兒的舌象表現為舌體靈活,伸縮自如,舌質淡紅而潤,舌苔薄白。
小兒舌常伸出口外,久不回縮,稱為吐舌;舌反復伸出舐唇,旋即回縮,稱為弄舌。吐舌常因心脾有熱,弄舌可為驚風先兆,二者又皆可見于先天稟賦異常、智能低下者。
正常舌色淡紅。舌質淡白為氣血虛虧;舌質絳紅為熱入營血;舌紅質干為熱傷陰津;舌質紫暗為氣血瘀滯。舌起粗大紅刺,狀如楊梅,稱楊梅舌,常見于丹痧。
舌苔由胃氣所生。新生兒多見薄白苔,少數舌紅無苔者常于48小時內轉為淡紅舌,長出白苔。舌苔白膩為寒濕內滯或食積內停;舌苔黃膩為濕熱內蘊或食積化熱。舌苔花剝,經久不愈,狀如地圖,多為胃之氣陰不足所致。若舌苔厚膩垢濁不化,伴便秘腹脹者,稱“霉醬苔”,為宿食內停,中焦氣機阻滯。小兒常有因服藥、進食而染苔者,如吃橄欖、烏梅、鐵劑等可使舌苔染黑,服青黛可使舌苔染青,吃牛乳、豆漿可使舌苔染白,吃橘子水、蛋黃可使舌苔染黃等,不可誤認為病苔。
(2)察目:黑睛等圓,目珠靈活,目光有神,眼瞼張合自如,是為肝腎精血充沛。眼瞼浮腫,是風水相搏;眼瞼開合無力,是元氣虛憊;寐時瞼開不閉,是脾虛之露睛;寤時瞼不能閉,是腎虛之瞼廢。兩目呆滯,轉動遲鈍,是腎精不足;兩目直視,瞪目不活,是肝風內動。白睛發黃,是濕熱熏蒸;目赤腫痛,是風熱上攻。目眶凹陷,啼哭無淚,是陰津大傷;瞳孔散大,對光反射消失,是正氣衰亡。
(3)察鼻:鼻塞流清涕,為外感風邪;鼻流黃濁涕,為風熱客肺;長期鼻流濁涕,氣味腥臭,為肺經郁熱;鼻衄鮮血,為肺熱迫血妄行;鼻孔干燥,為肺熱傷陰。鼻翼煽動,氣急喘促,為肺氣閉郁。
(4)察口:口,包括口唇、口腔、齒齦、咽喉,舌象已另作專論。
唇色淡白為氣血虧虛;唇色淡青為風寒束表;唇色紅赤為熱;唇色紅紫為瘀熱互結。環口發青為驚風先兆;面頰潮紅,唯口唇周圍蒼白,是丹痧征象。
口腔內要全面診查。粘膜色淡為虛為寒;粘膜色紅為實為熱。口腔破潰糜爛,為心脾積熱;口內白屑成片,為鵝口瘡毒。上下臼齒間腮腺管口紅腫如粟粒,按摩腮部無膿水流出者;為痄腮,有膿水流出者為發頤。
齒為骨之余,齦為胃之絡。牙齒萌出延遲,為腎氣不足;齒衄齦痛,為胃火上沖;寐中磨牙,是肝火內亢;牙齦紅腫,是胃熱熏蒸。
外感時咽紅為風熱;色淡多風寒。咽部皰疹色紅,為外感邪毒;咽部濾泡增生,為瘀熱壅結。乳蛾紅腫,是肺胃熱結;乳蛾溢膿,是熱壅肉腐;乳蛾大而不紅,稱為肥大,多為陰傷瘀熱未盡或肺脾氣虛不斂。咽喉部有灰白色偽膜,拭之不去,重擦出血,常為白喉。
(5)察耳:小兒耳殼豐厚,顏色紅潤,是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;耳殼薄軟,耳舟不清,是先天腎氣未充的證候。耳內疼痛流膿,因風熱犯咽傳耳或肝膽火盛上炎;耳垂周圍漫腫,乃風溫邪毒傳于少陽經絡之痄腮。
(6)察二陰:陰囊緊縮不弛,為外感風寒或腎氣不足;陰囊弛而不張,為氣虛體弱或外感熱病。陰囊睪丸腫大不紅,照之透紅,為鞘膜積液之水疝;陰囊腫物時大時小,上推可消,為小腸下墜之狐疝。陰囊通體腫大光亮陰涼,常見于陽虛陰水;陰囊腫痛陰部潮紅灼熱,常見于濕熱下注。
肛門周圍粘膜皮膚色紅為熱,色淡為虛。肛周灼熱燥褐為陽明里熱傷津;糜爛潮紅為大腸濕熱下注。肛口弛而不張為元氣不足;直腸脫出肛外為中氣下陷。肛門瘙癢,會陰部搔痕潮濕,常是蟯蟲病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