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 第五節 疳積上目第 4 頁
(三)脾虛濕困
[主證]面黃體瘦,精神萎靡,食少腹脹。大便溏瀉,黑睛生翳或糜爛破潰,舌淡苔白脈濡。
[證候分析]脾胃受損,運化無力,故食少腹脹,大便溏瀉。脾虛精氣不得化生,形神皆失所養,則面黃肌瘦,精神萎靡,黑睛混濁,甚至糜爛破潰。舌淡苔白,脈濡均為脾虛濕困之象。
[治法]健脾益氣消疳。
[方藥]參苓白術散加減。原方有健脾益氣,升清降濁之功。用于脾虛有積滯者,可加神曲、麥芽;有蟲積者,可加使君子、鶴虱、蕪荑;濕郁化熱者,酌加胡黃連。
(四)中焦虛寒
[主證]面色蒼白,大便頻瀉,完谷不化,肢厥脈微,黑睛糜爛或破損,形成蟹睛。
[證候分析]中焦虛寒,脾胃運化及升降失職,則自利頻頻,完谷不化。陽虛無以溫煦,故面色蒼白,肢厥脈微。精氣不足,目失所養,則黑睛病變日重,甚至潰破,形成蟹睛。
[治法]溫中散寒,補益脾胃。
[方藥]附子理中湯加減。原方以附子、干姜溫中陽,散寒邪;人參大補脾胃元氣,白術、甘草健脾益氣。若用于陽虛甚者,可再加肉桂。
如果黑睛病變同時,癥見全身枯瘦,腹大筋青,便瀉不止,口干聲啞,手足浮腫,當以挽救生命為要,按兒科疳積之重危癥論治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