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 第五節 疳積上目第 3 頁
一、內治
(一)肝脾虧虛
[主證]小兒食少腹脹,面黃體瘦,夜盲初起,白睛干澀,頻頻眨目。
[證候分析]脾胃氣虛,失于健運,內有積滯,則食少腹脹。氣血生化不足,不榮頭面及肌肉,故面黃體瘦。血不養目,因而在暗光下或黃昏后不辨人物,白睛干澀,頻頻眨目。
[治法]健脾消積,養肝明目。
[方藥]八珍湯加減。原方用于本證可去川芎,加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、夜明砂、鮮豬肝,取其健睥益氣消積,養肝補血明目。
(二)脾虛肝熱
[主證]蟲積日久,腹脹便溏,午后潮熱,煩躁不寧,黑睛生翳,或糜爛。
[證候分析]蟲積日久,損傷脾胃,致運化失常,則腹脹便溏。氣血生化不足,肝失濡養,熱自內生,故午后潮熱,煩躁不寧。肝熱上攻,則黑睛生翳或糜爛。
[治法]健脾清肝,殺蟲消疳。
[方藥]肥兒丸加減。方中人參、茯苓、白術、甘草、山楂、神曲、麥芽健脾消積;黃連、胡黃連清濕熱;蘆薈、使君子清熱殺蟲消疳;諸藥組方,健脾清肝,殺蟲消疳。黑睛翳潰或黃液上沖者,宜選加龍膽草、梔子、蒲公英。白芍之類清肝瀉熱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