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七節 視瞻昏渺第 3 頁
[辨證論治]
本病起病較緩,外無赤痛。古人認為主要是由神勞、血少、元虛、精虧等所致,故治療強調補虛培本。現代,經臨床檢查所見,內眼病變多種多樣,結合全身辨證,則有虛有實,因而不可一味從虛論治。
一、內治
(一)濁邪上犯
[主證]自覺視物昏朦,或兼見黑花飛舞,或視瞻有灰色或黑色陰影,視物變形,如視直如曲,視大為小等。眼底可見視網膜、脈絡膜有邊界模糊之黃白色滲出斑,或僅見黃斑區水腫、滲出,中心凹反光不清等。眼癥常纏綿不愈。全身癥見頭重胸悶,食少口苦,小便黃少,舌苔黃膩,脈濡數;或脘悶多痰,口苦而膩,舌苔黃膩,脈滑數等。
[證候分析]濕熱內蘊,熏蒸清竅,或痰濕化熱,上泛目內,引起脈絡膜視網膜水腫、滲出等病變,出現視物不清,眼見黑花。若病變位于黃斑區,水腫、滲出較重,則眼前正中出現灰黑色陰影,視物變形,視力下降明顯。濕熱偏重者,水腫較甚;痰濁為重者,滲出物多呈團狀,且病變區比較污穢。因系濕邪致病,故病程纏綿。濕熱郁遏,氣機不暢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故致頭重胸悶,食少口苦,小便黃少,舌苔黃膩,脈濡數。若見腹滿痰多,口苦而膩,舌苔黃膩,脈滑數,又屬痰熱偏重。
[治法]利濕清熱,祛痰化濁。
[方藥]三仁湯或溫膽湯加減。三仁湯功效在于運脾化痰,清熱利濕,用于濕熱痰濁上犯清竅,而以濕熱偏重,眼底水腫比較明顯者。若選加黃芩、梔子、茺蔚子、澤蘭、車前子之類,則更增清熱利濕消腫的作用。溫膽湯以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燥濕祛痰,理氣和胃;竹茹、枳實降上逆之痰濁。適用于痰熱偏重,眼底滲出物較多者。若選加黃連、膽星、車前子、茺蔚子、澤蘭之類,則清熱除濕之力更強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