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六節 暴盲第 4 頁
2.痰熱上壅
[主證]眼癥同前,全身癥有頭眩而重,胸悶煩躁,食少惡心,痰稠口苦,舌苔黃膩,脈弦滑。
[證候分析]恣酒嗜燥,過食肥甘,脾失健運,聚濕生痰,痰郁生熱,上壅清竅,脈絡阻塞,清陽不升,故視力驟喪或急劇下降,頭重而眩;痰熱阻滯中焦,則胸悶煩躁,食少惡心;痰稠口苦,舌苔黃膩,脈弦滑皆痰熱之象。
[治法]滌痰開竅。
[方藥]滌痰湯加減。本方以半夏、橘紅、枳實、茯苓燥濕祛痰,理氣降逆;膽南星、竹茹清熱化痰;人參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棗益氣健脾,治痰之源;菖蒲化濕開竅。諸藥合用,滌痰開竅。若加僵蠶、地龍、川芎、牛膝、麝香則更增滌痰通絡開竅之力。若熱邪較盛,可去方中人參、生姜、大棗,酌加黃連、黃芩。
3.肝風內動
[主證]眼癥同前,全身癥見頭暈耳鳴,面時潮紅,煩躁易怒,少寐多夢,口苦,舌紅苔黃脈弦;或有腰膝酸軟,遺精神疲,舌絳脈細。
[證候分析]陰虛陽亢,肝風內動,氣血逆亂,并走于上,脈道閉阻,故視力驟降或失明。風陽上擾,清竅不利,則頭暈耳鳴,面時潮紅;擾動心神,則少寐多夢,煩躁不寧。口苦、舌紅、苔黃脈弦乃肝陽亢盛之象。若真陰大虧,腦髓、骨骼失養,且虛火擾動精室,則頭暈耳鳴較甚,腰膝酸軟,遺精神疲,舌絳脈細。
[治法]平肝潛陽,滋陰熄風。
[方藥]天麻鉤藤飲或大定風珠加減,前方以天麻、鉤藤、石決明為主,平肝潛陽;黃芩、山梔清肝火;牛膝、益母草活血通絡,引血下行;杜仲、桑寄生補肝腎;夜交藤、茯神安神寧心,全方重在乎肝潛陽熄風。后方以阿膠、雞子黃為主,滋陰熄風;芍藥、五味子、甘草酸甘化陰,滋陰柔肝;地黃、麥冬、麻仁滋陰養血潤燥;龜板、鱉甲、牡蠣育陰潛陽,全方重在滋陰潛陽熄風。因此,證偏陽亢動風者,宜用前方;偏于陰虛動風者,宜用后方。
由于肝風內動,氣血逆亂,脈道被阻,方致暴盲,故方中應選加丹參、紅花、桃仁、川芎、地龍之類,活血通絡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