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六節 暴盲第 3 頁
[診斷依據]
一、起病眼無不適,或自覺眼前有黑花飄動,或視物呈現紅色,一眼或雙眼視力驟然下降,甚至失明。或伴有眼脹頭疼、目珠轉動時作痛等。
二、檢查眼底,可見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、視網膜靜脈周圍炎、急性視神經炎等眼底改變。若玻璃體大量積血者,瞳孔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,眼底不能窺清。有條件時,應作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等特殊檢查。
[辨證論治]
本病眼外見癥較少,應將自覺癥狀結合眼內檢查所見,參合全身脈癥辨證論治以提高療效,挽救視力。
一、內治
(一)眼絡阻塞
1.氣血瘀阻
[主證]視力驟喪,視神經乳頭蒼白,動脈顯著變細,視網膜灰白混濁,黃斑區呈一櫻桃紅點;或視力于數日內迅速下降,視神經乳頭充血、水腫,邊界模糊,靜脈高度迂曲、怒張,呈臘腸狀,視網膜水腫,且有大量出血以視神經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。其人情志不舒,或暴怒之后突然發病。全身癥見頭暈頭痛,胸脅脹痛,脈弦或澀。
[證候分析]情志不舒,肝郁氣滯而血瘀,或暴怒傷肝,氣血逆亂,上壅竅道,致目中脈絡阻塞。若阻塞視網膜中央動脈,致輸注入眼的氣血驟斷,引起暴盲。眼底缺血則見視神經乳頭蒼白,血管極細,視網膜灰白混濁。黃斑部網膜因供血途徑不同,獨能保持一點血紅。若阻塞視網膜中央靜脈,致眼內氣血不得回流,瘀郁眼底,則見視神經乳頭充血、水腫,靜脈高度迂曲、怒張,呈臘腸狀。瘀血阻絡,津液不行,致視網膜水腫。血不循經,泛溢絡外,故視網膜上大量出血。氣滯血瘀,頭部血流不暢,則頭暈頭痛,脈弦或澀皆肝郁氣滯血瘀之故。
[治法]活血通竅。
[方藥]通竅活血湯加減。方中桃仁、紅花、赤芍、川芎活血化瘀;麝香活血,通絡開竅;生姜、大棗調和營衛;黃酒、老蔥散達升騰,通利血脈,且使活血化瘀之藥力上達。本病初起,即宜以此方活血通竅。肝郁氣滯甚者,加郁金、青皮;視網膜水腫甚者,加琥珀、澤蘭、益母草之類活血化瘀,利水消腫;眼底出血甚者,加蒲黃、茜草、三七之類化瘀止血。本方活血通竅之作用專一,久服易傷正氣。如用藥已達通絡開竅的目的,或使用一段時間療效不顯,宜改用其他行氣活血化瘀之劑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