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三節 青風內障第 3 頁
[辨證論治]
一、內治
(一)氣郁化火
[主證]情志不舒,頭目脹痛,胸脅滿悶,食少神疲,心煩口苦,舌紅苔黃,脈弦細。
[證候分析]肝喜條達,情志不舒者,肝氣失于條達,氣郁則容易化火,氣火上逆,故頭目脹痛,心煩口苦。脅為肝脈之所過,氣阻脈絡,則脅脹不適。肝郁乘脾,脾失健運,故胸悶食少,神疲乏力。舌紅苔黃,脈細乃肝有余脾不足所致。
[治法]清熱疏肝。
[方藥]丹梔逍遙散加減。原方意在清熱疏肝,若用于肝郁而陰血虧虛較甚者,可加熟地、女貞子、桑椹子以助歸、芍滋陰養血。若用于肝郁而化火生風者,可去薄荷、生姜,選加夏枯草、菊花、鉤藤、山羊角、赤芍、地龍等以增清肝熄風、通絡行滯之力。
(二)痰火升擾
[主證]頭眩目痛,心煩而悸,食少痰多,胸悶惡心,口苦舌紅,苔黃而膩,脈弦滑或滑數。
[證候分析]痰火升擾,流竄經絡,上蒙清竅,則頭眩目痛。痰火內擾,心神不安,胃失和降,故心煩而悸,食少痰多,胸悶惡心,且口苦、舌紅苔黃膩,脈弦滑或滑數。
[治法]清熱祛痰,和胃降逆。
[方藥]黃連溫膽湯加減,方中以陳皮、半夏,茯苓、甘草(二陳湯)為燥濕祛痰、理氣和胃的基礎;用竹茹,枳實入膽、胃清熱,降逆和胃;用黃連清熱燥濕,除煩止嘔。諸藥共奏清熱祛痰,和胃降逆之效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下一頁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