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第 4 頁
五、飲食不節
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說:“膏粱之變,足生大丁。”恣食膏粱厚味,醇酒炙博或辛辣刺激之品,可使脾胃功能失調,濕熱火毒內生,同時感受外邪就易發生癰、有頭疽、療瘡等;而且由飲食不節、脾胃火毒所致的癰、有頭疽、疔瘡等病,較單由外邪所引起的更為嚴重,如消渴病合并有頭疽。又如內痔的發生,也與飲食不節、過食生冷有關,故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說:“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辯為痔。”皮膚病中的粉刺、酒渣鼻的發生,與過食醇酒炙博、辛辣刺激之晶有關,也屬發病因素之一。
六、房室損傷
主要是指早婚、房事過度與婦女生育過曳等因素,導致腎精耗傷,腎氣虧損,沖任失調;或因小兒先天不足,腎精不充,均能引起身體衰弱,易致外邪侵襲。腎主骨,腎虛則骨骼空虛,風寒痰邪乘隙入侵,而生流痰;腎陰不足,虛火上炎,灼津為痰,痰火凝結,而生瘰疬,且瘰疬治愈之后,每因體虛而復發,尤以產婦更為多見。肝腎不足,寒濕外侵,凝聚經絡,痹塞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可致脫疽。由房室損傷而致的外科疾病,多為慢性疾患,病變可深入骨與關節,虛寒證象多見,患部腫脹不著,不紅不熱,隱隱酸痛,化膿遲緩;或見陰虧火旺證象,患部皮色暗紅,微熱,常伴頭暈腰酸、神疲乏力、遺精、月經不調等全身癥狀。
以上各種致病因素可以單獨致病,也可以幾種因素同時致病,且內傷和外感常常相合為病。所以對于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,應該具體分析,分別對待。如“熱毒”、“火毒”在外科疾病的發病過程中,是比較常見的病因及病理產物,但是致病的邪毒來源不一,故不能一概而論。
此外,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與其發病部位有一定的聯系。如凡發于人體上部(頭面、頸項、上肢)的,多因風溫、風熱所引起,因為風性上行;凡發于人體中部(胸、腹、腰背)的,多因氣郁、火郁所引起,因為氣火多發于中;凡發于人體下部(臀、腿、脛足)的,多因寒濕、濕熱所引起,因為濕性下趨。以上是一般的規律,診病時還必須結合局部及全身證候,迫詢病史等,分析病因,探討病機,不可單純拘泥于發病部位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