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君子湯

◎方 名:四君子湯(補養之劑)
總 結:補陽益氣
編 號:025
組 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棗
主 治:治一切陽虛氣弱、脾衰肺損、飲食少思、體瘦面黃、皮聚毛落。脈來細軟。
歸 經:手足太陰足陽明藥
方 義:?人參甘溫--大補元氣,為君;白朮苦溫--燥脾補氣,為臣;茯苓甘淡--滲濕瀉熱,為佐;甘草甘平--和中益土,為使也==氣足脾運,飲食倍進,則余臟受蔭,而色澤身強矣。再加陳皮,以理氣散逆;半夏,以燥濕除痰,名曰六君。
變化方:1.加陳皮--名異功散,調理脾胃。
2.異功散再加半夏,名六君子湯,治氣虛有痰,脾虛鼓脹。
3.六君子再加香附、砂仁--名香砂六君子湯,治虛寒胃痛,或腹痛泄瀉。
4.六君子加麥冬、竹瀝,治四肢不舉。
5.六君子加柴胡、葛根、黃苓、白芍--名十味人參散,治虛熱潮熱、身體倦怠 。
6.六君子加烏梅、草等分,姜、棗煎--名四獸飲,治五臟氣虛、七情兼并、結
聚痰飲,與氣相搏,發為瘧疾。亦治瘴瘧。
7.本方加黃耆、山藥亦名六君子湯,亦名六君子湯為病后調理,助脾進食之劑。
8.加生姜、酸棗仁,治振悸不得眠。
9.加竹瀝、姜汁,治半身不遂,在右者屬氣虛。亦治痰厥暴死。
10.加木香、藿香、干葛,名七味白朮散,治脾虛肌熱、泄瀉、虛熱作渴。
11.七味白朮散,楊仁齋再加五味子、柴胡,治消渴不能食。
12.除人參、加白芍--名三白湯,治虛煩。或泄或渴,為調理內傷外感之奇方。
13.除茯苓、加干姜--名四順湯;亦可蜜丸,治陰證脈沉無熱,不欲見光,腹痛不和加山藥、扁豆,姜、棗煎--名六神散,治小兒表熱去后又發熱者。
15.四君合四物名八珍湯治心肺虛損,氣血兩虛,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(血氣充,然后肌肉長)。
16.若傷之重者,真陰內竭,虛陽外鼓,諸證蜂起,則于四君四物之中,又加黃耆以助陽固表,加肉桂以引火歸元,名十全大補湯。
17.十全大補去川芎、加陳皮--名溫經益元散--治汗后頭眩心悸、筋惕肉,或汗出不止,及下后下利不止,身體疼痛。
18.十全大補加防風為君,再加羌活、附子、杜仲、牛膝--名大防風湯,治鶴膝風。
煎服法:姜三片、棗二枚煎。
命 名: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