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經八脈考》二蹺為病
《奇經八脈考》二蹺為病
秦越人難經曰∶陰絡者,陰蹺之絡;陰絡者,陽蹺之絡。陰蹺為病,陽緩而陰急;陽蹺為病,陰緩而陽急。
王叔和脈經曰∶陰蹺脈急,當從內踝以上急,外踝以上緩;陽蹺脈急,當從外踝以上急,內踝以上緩。
又曰∶寸口脈前部左右彈者,陽蹺也。動苦腰背痛,叉為癲癇僵仆羊鳴,惡風偏枯、 痹、身體強。
又曰∶微澀為風癇,并取陽蹺,在外踝上三寸,直絕骨是穴。(附陽穴也)
又曰∶寸口脈后部左右彈者,陰蹺也。動苦癲癇、寒熱,皮膚淫痹,又為少腹痛,里急,腰及髖下相連,陰中痛,男子陰疝,女子漏下不止。(髖,髀骨也。 ,腰下穴也)
又曰∶癲癇螈 ,不知所苦,兩蹺之下,男陽女陰。
張潔古曰∶蹺者,捷疾也。二脈起于足,使人蹺捷也。陽蹺在肌肉之上,陽脈所行,通貫六腑,主持諸表,故名為陽蹺之絡;陽蹺在肌肉之下,陰脈所行,通貫五臟,主持諸里,故名為陰蹺之絡。陰蹺為病,陰急則陰厥脛直,五絡不通,表和里病;陽蹺為病,陽急則狂走目不昧,表病里和。陰病則熱,可灸照海、陽陵泉,(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,足少陽之合也,筋病治此)陽病則寒,可針風池、風府。(風府在項后入發際一寸,大筋內宛宛中,督脈,太陽、陽維之會也)
又曰∶在陽表者當汗之,在陰里者當下之。又曰∶癲癇晝發灸陽蹺,夜發灸陰蹺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