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—半夏瀉心湯
名稱: 半夏瀉心湯
別名: 瀉心湯
組成: 半夏半升(洗),黃芩3兩,干姜3兩,人參3兩,甘草(炙)3兩,黃連1兩,大棗12個(擘)。
出處: 《傷寒論》。
功效: 和胃降逆,開結除痞,補虛降逆,祛寒瀉熱,分陰陽,升水降火,交陰陽,通上下。
主治: 傷寒痞證,胃氣素虛,或吐下傷正,腸胃不和,升降失序,心下痞滿,按之柔軟而不痛,干嘔,腸鳴下利,舌苔薄黃而膩,脈弦數。現用于急慢性胃炎、腸炎,消化道潰瘍,胃功能失調等屬腸胃不和,升降失調者;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,柴胡湯證具,而以他藥下之,心下但滿而不痛者,此為痞;嘔而腸鳴,心下痞者;上焦虛寒,腸鳴下利,心下痞堅;老小下利,水谷不化,腸中雷鳴,心下痞滿,干嘔不安;心實熱,心下痞滿,身黃發熱,干嘔不安,溺溲不利,水谷不消,欲吐不出,煩悶喘息;痢疾腹痛,嘔而心下痞硬;或便膿血,及飲湯藥后,下腹部每漉漉有聲而轉泄者;癥瘕積聚,痛浸心胸,心下痞硬,惡心嘔吐,腸鳴下利者。
用法用量: 以水1斗,煮取6升,去滓,再煮取3升,溫服1升,日3次。
臨床應用: 1.痞證:張某某,男,36歲。素有酒癖,因病心下痞悶,時發嘔吐,大便不成形,日3-4行,多方治療,不見功效,脈弦滑,舌苔白。擬方:半夏12g,干姜6g,黃連6g,黨參9g,炙甘草9g,大棗7個。服1劑,大便瀉出白色粘涎甚多,嘔吐遂減十分之七,再服1劑,痞、利俱減,又服2劑,病則痊愈。
2.不寐:李某某,女性,年約六旬。失眠癥復發,屢治不愈,日漸嚴重,竟至煩躁不食,晝夜不眠,服安眠藥片才能勉強睡1時。就診時,按其脈澀而不流利,舌苔黃厚粘膩,胃脘滿悶,大便數日未行,但腹無脹痛。處方:半夏瀉心湯原方加枳實。傍晚服下,當晚就酣睡了一整夜,滿悶煩躁,都大見好轉,又服幾劑,大便暢行,一切基本正常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