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痛
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病證。可單獨出現,也可出現于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。一般由外邪致病者,為外感頭痛;由臟腑內傷致病者,則屬內傷頭痛。西醫的感冒、鼻炎、三叉神經痛、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、神經官能癥、神經血管性頭痛,以及腦震蕩后遺癥等,如出現以頭痛為主要癥狀者,均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。
頭痛治療的診斷要點 |
|
頭痛治療的辨證分析 |
頭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大類。一般外感頭痛,為時短暫,多由風邪為主,但必須注意分析其挾寒、挾熱、挾濕;內傷頭痛以氣血虛、腎虛、肝陽、痰濁、瘀血致病為多見,為時較久,有虛有實,或虛中挾實,錯綜復雜。如血虛夾肝陽,肝陽挾痰濁,氣虛夾瘀阻,內傷夾外感者,必須分清主次,明辨標本,施治方可中的。 對外感頭痛,治以祛邪為急;內傷頭痛,以補虛扶正為先;本虛標實者,或先以治標,繼則扶正,或標本兼顧,當因證制宜。 |
頭痛治療的辨證論治 |
Ⅰ.外感頭痛 風寒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,連及項背,惡風畏寒,遇風尤劇,常喜裹頭。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 【治法】 疏風散寒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川芎茶調散(陳師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 處方:川芎lO克,荊芥、防風、白芷各12克,細辛5克,羌活lO克,蔓荊子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若寒邪侵犯厥陰經,引起巔頂頭痛、干嘔、吐涎沫者,可加吳茱萸10克、法半夏15克、藁本12克。 2.中成藥川芎茶調散,每次6克,每日3次。 3.單方驗方 (1)頭痛煎劑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川芎、白芷、赤芍各15克,羌活12克,細辛3克、延胡索10克,三七粉6克(沖)。水煎服。 (2)川芎止痛湯(《新中醫》) 處方:川芎20克,荊芥10克,防風12克,全蝎10克,蓽茇12克,蜈蚣2條,天麻10克,細辛5克。水煎服,每日1~2劑。 (3)白芷止痛湯(《湖北中醫雜志》) 處方:羌活9克,白芷10克,川芎10克,法半夏10克,黃芩10克,柴胡6克,吳茱萸6克,珍珠母24克,葛根24克,白芍15克,細辛3克,甘草3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1劑。 風熱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而脹,其則如裂,發熱惡風,面紅目赤,口渴,便秘尿黃。舌質紅苔黃,脈浮數。 【治法】 疏風清熱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芎芷石膏湯(吳謙等《醫宗金鑒》)加減 處方:白芷12克,川芎9克,菊花15克,石膏30克,羌活10克,桑葉15克,藁本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若熱盛者,加黃芩、梔子各12克,大便秘結者,加大黃10克。 2.中成藥清眩丸,每次2粒,每日2次。 3.單方驗方 (1)川芎石膏飲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川芎6~25克,白芷6一15克,細辛2—6克,菊花9—25克,生石膏9—45克。水煎服。 (2)川芎三白湯(《山東中醫雜志》) 處方:川芎15克,白芷15克,白芍30克,白蒺藜15克,菊花10克,蟬蛻12克,地龍10克,黃芩10克,梔子10克,鉤藤15克,甘草5克,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1劑。 風濕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重如裹,肢體困重,納呆胸悶,小便不利,大便溏。舌苔白膩,脈濡。 【治法】 祛風勝濕。 【方藥】 主方姜活勝濕湯(李呆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加減 處方:姜活10克,川芎6克,蔓荊子、藁本、藿香各12克,防風、獨活各9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Ⅱ.內傷頭痛 肝陽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而眩,心煩易怒,睡眠不寧,面紅目赤,口苦。舌質紅,苔白薄黃,脈弦有力。 【治法】 平肝潛陽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天麻鉤藤飲(胡光慈《雜病證治新義》)加減 處方:天麻10克,鉤藤18克,石決明30克,夏枯草12克,菊花15克,夜交藤30克,黃芩12克,桑寄生20克,杜仲15克,牛膝15克。水煎服。 2.中成藥 (1)腦立清,每次10粒,每日2次。 (2)天麻片,每次4片,每日3次。 3.單方驗方 (1)止痛方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生石膏、石斛各25克,白芍、菊花、梔子、紅花各15克,郁金、僵蠶各10克,蔓荊子、炒棗仁各20克,龍骨30克,夜交藤50克。水煎服。 (2)抗痛靈湯(《福建中醫藥》) 處方:川芎20克,白芍25克,白芷15克,全蝎末2克(沖服),鉤藤30克,石決明50克(先煎),香附6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1劑。 (3)平肝清腦湯(李振瓊等《奇效驗秘方》) 處方:生白芍20克,生龍牡30克(先煎),珍珠母30克(先煎),白蒺藜12克,鉤藤12克(后下),川芎10克,白菊花10克,生地黃15克,川楝子12克,枸杞子15克,麥芽20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1劑。 腎虛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且空,伴有眩暈,腰酸痛,疲乏,耳鳴失眠。舌紅少苔,脈細無力。 【治法】 養陰補腎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大補元煎(張介賓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 處方:熟地黃20克,山藥18克,山茱萸12克,枸杞子15克,黨參15克,當歸10克,杜仲15克,白芍12克,女貞子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若腎陽不足者,可加熟附子10克、肉桂5克、巴戟天15克。 2.中成藥 (1)杞菊地黃丸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 (2)巴戟補腎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。 3.單方驗方 廣安頭痛方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女貞子、旱蓮草、茯苓各15克,山萸肉12克,菊花9克。水煎服。 血虛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且暈,午后較甚,神疲乏力,心悸,面色少華。舌淡,脈細。 【治法】 補養陰血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加味四物湯(尤在涇《金匱翼》)加減 處方:當歸12克,熟地黃15克,川芎6克,白芍15克,菊花12克,蔓荊子12克,黨參15克,何首烏18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2.中成藥 (1)當歸補血丸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 (2)歸脾丸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 (3)當歸養血丸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 3.單方驗方 (1)養血祛風湯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當歸、川芎各30克,蔓荊子、辛荑花各10克,細辛5克。水煎服。 (2)補血活血湯(李振瓊等《奇效驗秘方》) 處方:當歸12克,白芍12克,赤芍18克,白芍18克,川芎10克,熟地黃20克,紅花10克,細辛5克,丹參20克,三七末3克(沖服)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1劑。 (3)養血湯(漆浩《良方大全》) 處方:當歸15克,雞血藤30克,枸杞子15克,菊花15克,赤芍15克,川芎40克,黃芪40克,牛膝50克,甘草6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l劑。 痰濁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昏蒙,胸脘滿悶,嘔惡痰涎。苔白膩,脈滑或弦滑。 【治法】 化痰降逆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半夏白術天麻湯(程鐘齡《醫學心悟》)加減 處方:法半夏15克,白術12克,天麻12克,茯苓12克,陳皮6克,蔓荊子,蒺藜各10克。水煎服。 若痰濁化熱者,可加黃連10克、竹茹12克。 2.中成藥復方天麻片,每次4片,每日3次。 3.單方驗方 (1)胡氏方(胡熙明等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》) 處方:天麻、陳皮各4.5克,鉤藤、杭菊、炒白術、法半夏、白芷各9克,當歸、川芎、茯苓各6克,細辛2.4克,生姜3片,水煎服。 (2)頭痛湯(《湖北中醫雜志》) 處方:法半夏10克,白術10克,僵蠶10克,白附子6克,川芎10克,白芷10克,防風10克,蜈蚣2條,全蝎10克,甘草6克。加水5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每日分3次服,每日1劑。 瘀血型頭痛 【證見】 頭痛經久不愈,痛處固定不移,痛如錐刺,或有頭部外傷史。舌質紫暗苔薄白,脈細澀。 【治法】 活血化瘀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通竅活血湯(王清任《醫林改錯》)加減 處方:當歸、赤芍各12克,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白芷、生姜各10克,丹參15克,牛膝12克,五靈脂lO克。水煎服。 疼痛較甚者,可加全蝎、蜈蚣各5克,地龍12克。 2.中成藥 (1)正天丸,每次1包,每日2次。 (2)復方丹參片,每次4片,每日3次。 3.單方驗方 頭痛神效丹(陳寶田《時方的臨床應用》) 處方:川芎15~20克,白芍10—20克,當歸、生地黃、桃仁、紅花、防風、姜活、白芷各10克,獨活6克,雞血藤30克。水煎服。 (3)腦寧湯(李振瓊等《奇效驗秘方》) 處方:赤芍30克,川芎30克,水蛭10克,白芷10克,蒿本10克,紅花10克,細辛10克,白附子5克,羌活10克。水煎2次分2次服,每日l~2劑。頭痛消失后,再服2劑鞏固療效。 (4)頭痛停糖漿(《中醫雜志》) 處方:丹參15克,當歸10克,白芍10克,川芎12克,熟地黃10克,雞血藤15克,夏枯草9克,珍珠母20克(先煎),細辛2克(后下),刺蒺藜10克,菊花、秦艽各10克。加水1 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溶化濃縮至100毫升,每日l劑。12~15日為1個療程。服藥期間停服其他藥物。 |
頭痛治療的其他療法 |
1.外治法 4.飲食療法 |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