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氣
腳氣是以兩腿足酸楚、麻木、軟弱無力,或見腳脛腫滿為特征的一種疾病。因病從腳起,故名為腳氣,又名“緩風”、“腳弱”、“軟腳病”、“壅疾”等。包括西醫所稱的維生素B。缺乏所致的腳氣病。此外,如營養不良,多發性神經炎等,凡具有類似證候的疾患,也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。
腳氣治療的診斷要點 |
|
腳氣治療的辨證分析 |
腳氣之病因主要有外感風毒水濕之氣,飲食失調、水土不服等。其病變主要在脾胃,病理變化主要是風濕毒邪壅阻經脈,病理性質屬于本虛標實。 臨床證候主要有濕腳氣、干腳氣兩種。濕腳氣濕邪浸漬,其性偏寒,治宜分利水濕;干腳氣濕從燥化,津血耗傷,而風邪在絡,其性偏熱,治當清熱養血祛風,疏通經絡,以祛絡中之風濕。兩者病情發展均可發生腳氣沖心,病情危篤,則當降逆泄毒以平其沖。 |
腳氣治療的辨證論治 |
濕腳氣 【證見】 足脛腫大重著,軟弱麻木無力,行動不便,小溲不利,形寒脛冷,或惡寒發熱。舌苔白膩,脈濡緩。 【治法】 宣壅逐濕,舒筋通絡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 (1)雞鳴散(朱君輔《朱氏集驗方》)加減 處方:檳榔12克,厚樸、蒼術各10克,木瓜15克,吳茱萸5克,蘇葉6克,桔梗9克,薏苡仁15克,生姜9克。水煎,留待早晨空腹冷服(冬季可稍加熱)。服后大便溏瀉1~2次,浮腫可逐漸消退。 寒濕偏重者,可加熟附子10克、肉桂5克。濕郁化熱者,可加黃柏10克、梔子12克。 (2)半夏湯(孫思邈《千金方》)加減 若濕腳氣后期出現腳氣沖心,見心悸氣喘、惡嘔,甚或神志昏亂,舌胖,口不渴,脈沉細者,當以溫陽降逆,方用半夏湯加減。 處方:熟附子12克,干姜10克,肉桂6克,細辛5克,蜀椒目10克,法半夏15克,人參10克,吳茱萸10克,檳榔12克。水煎服。 2.單方驗方 (1)黨參白術湯(田鳳鳴等《中國奇方全書》) 處方:黨參、白術、蒼術、山藥、黃芪、車前子各30克,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各10克。水煎服。 (2)黑豆甘草煎(方藥中等《實用中醫內科學》) 處方:黑豆30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。 (3)桑皮檳榔合劑(方藥中等《實用中醫內科學》) 處方:桑白皮,檳榔,茯苓,大豆。水煎服。 干腳氣 【證見】 足脛不腫,日漸消瘦,麻木酸痛,飲食減少,時作干嘔,大便干結,小便短黃。舌質紅,脈弦數。 【治法】 清熱活絡,養血潤燥。 【方藥】 1.主方 (1)四物湯(陳師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合腳氣方(金村亮《腳氣鈞要》)加減 處方:當歸12克,白芍15克,川芎6克,生地黃18克,火麻仁10克,大黃、黃柏各10克,木瓜12克,桑枝、薏苡仁各20克,牛膝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(2)清營湯(吳鞠通《溫病條辨》)加減 若于腳氣后期出現腳氣沖心,癥狀同濕腳氣,舌紅干焦、口渴、脈細數者,治應清熱涼血,解毒開竅,方用清營湯加減。 處方:水牛角30克,生地黃、玄參各15克,淡竹葉10克,麥冬12克,金銀花15克,連翹12克,黃連10克,檳榔12克,石菖蒲9克,郁金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 2.單方驗方青木香合劑(方藥中等《實用中醫內科學》) 處方:青木香,黑豆皮、大黃。水煎服。 |
腳氣治療的其他療法 |
1.飲食療法 2. 五絕指針療法(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)
|
疾病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管理員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