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硬脂腫癥

【概述】
新生兒硬脂腫癥是一種以全身皮膚或局部肌肉發涼發硬,體溫不升,或兼有水腫為特征的疾病。本病常見于一周以內的新生兒,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,早產、體弱兒更易罹患。本病中醫稱“胎寒”、“五硬”等。
【病因病理】
本病的發生,是因先天稟賦不足,元陽虛弱,感受寒邪所致。小兒體稟不足,形氣虛弱,元陽不振,護理不當,復感寒邪,無以溫煦肌膚,致寒邪阻滯經脈,血脈不足以營于四肢而致病。
【診斷要點】
1.多見于寒冷季節,出生后一周左右,尤以早產兒多見,多有保暖不當病史。
2.局部皮膚僵硬發涼,不能用手捏起.伴反應低下,不吃,不哭,體溫不升等。嚴重者關節強硬,口唇及指端青紫。
【辯證分型】
1.寒凝血滯癥狀:初生后不久,面色紫暗,肌膚欠溫,肌膚硬腫不易捏起,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,青紫或紅腫,指紋紫暗,唇舌暗紅。
證候分析:寒主凝滯,寒邪內侵,氣血運行不暢,不能溫煦肌膚及四末,故全身欠溫,四肢發涼,皮膚硬腫,不能捏起。寒邪凝滯,血脈瘀阻,故皮膚色暗紅紫或紅腫。面色紫暗,唇舌暗紅,均為寒凝血瘀之象。
2. 陽氣虛衰癥狀:生后3~5天內,體溫不升,面色灰暗,僵臥少動,多睡少哭,吮吸無力,肌膚發冷發硬,皮膚水腫,按之凹陷,硬腫范圍較廣,音質淡,苔白或無苔,指紋淡滯。
證候分析:小兒陰寒內盛,元陽微弱,故見全身冰冷,僵臥少動,多睡少哭,吮吸無力。寒主凝斂,寒凝血滯,故肌膚發冷發硬。舌淡苔白,面色灰暗,均為陽氣虛衰之象。
【分型治療】
1.寒凝血滯治則:溫經通絡。
主方:當歸四逆湯加減。
加減:皮膚瘀紫,加五靈脂6克、川芎6克;肢冷畏寒,加補骨脂6克、杜仲6克、仙靈脾6克。
主方分析:本證為寒邪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當歸四逆湯其性溫,能溫煦氣血,通暢經脈。故可奏溫經散寒,養血通脈之功。
處方舉例:
當歸6克 芍藥6克 肉桂3克 細辛1.5克大棗3枚 雞血藤6克 桃仁3克 紅花3克仙靈脾6克 甘草6克
2.陽氣虛衰治則:益氣溫陽。
主方:參附湯加減。
加減:水腫甚,加茯苓6克、大腹皮6克;氣息微弱,加五味子6克、麥冬6克。
主方分析:本證陰寒內盛,陽氣衰弱,故用甘溫之人參大補元氣,配附子溫壯元陽,以達益氣溫陽散寒之功。
處方舉例:
生曬參3克(另煎)熟附子3克(先煎)干姜3克 丹參6克 當歸6克 黃芪6克 麥冬6克甘草3克
【中成藥】
1.保暖復溫,用熱水袋,棉被包裹,或將患兒抱在母懷中,貼膚保暖。嚴重者放入暖箱保暖。
2.靜脈點滴葡萄糖、血漿等,作支持療法。
3.局部處理:在局部硬腫處,用白酒或鮮姜溫擦患部,每日擦2~3次。
【簡便方】
【其它療法】
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
【注意事項】
1.重視產前檢查,避免早產。
2.加強初生兒的護理,特別是早產兒和體弱兒的保溫工作。
3.對患兒體溫在30℃以上,有吸吮能力,可用滴管滴喂奶液,或少量多次滴喂熱開水。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