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胎黃
胎黃是指嬰兒出生后,皮膚、面目、小便都出現黃色為特征的一種病證。多與胎孕等因素有關。本病相當于西醫新生兒黃疸。
兒童胎黃診斷要點
嬰兒出生后,皮膚、粘膜及鞏膜出現明顯黃染,小便色黃。
本病有生理性胎黃與病理性胎黃的區別。凡嬰兒出生后2—3日出現黃疸,足月兒于出生10一14日自行消退,稟賦虛弱的早產兒持續較長,一般情況良好,食欲尚可,二便正常,且無其他I臨床癥狀者,此為生理性胎黃。若于生后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,2~3周后仍不消退,甚至繼續加深,或黃疸退而復現,或于生后一周甚至數周后始出現黃疸,I臨床癥狀較重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者,此為病理性胎黃。
實驗室檢查:血清總膽紅素>205.2微摩爾/升,早產兒>256.5微摩爾/升,或每日上升>85.5微摩爾/升以上,或直接膽紅素>34.2微摩爾/升,均提示為病理性黃疸。
兒童胎黃辨證分析
胎黃之成,或由于孕母濕熱傳人胎兒,或生后感受濕熱邪毒,熏蒸肝膽,膽汁外泄而成黃疸;或先天稟賦不足,脾陽本虛,感受濕邪,濕從寒化,寒濕阻滯,肝失疏泄,膽液外溢而成黃疸;或稟賦虛弱,肝失條達,氣血郁滯,脈絡瘀積,或先天缺陷,膽道不通,或有阻塞,膽液不循常道,橫溢肌膚而成黃疸。
本病的辨證應首先辨病之輕重:一般而言,生理性胎黃屬輕癥,病理性胎黃屬重癥。繼則辨陽黃與陰黃:陽黃常由濕熱引起,病程較短,黃疸顏色鮮明,精神尚好,伴有實熱之象;陰黃常因寒濕與脾陽虛弱而引起,病程較長,黃疸顏色晦暗,神萎,伴有虛寒之象。
本病的治療總原則:以利濕退黃為主,分別采用清熱利濕、溫中化濕、化瘀消積等法。
兒童胎黃辨證論治
濕熱熏蒸
【證見】 面目周身皮膚發黃,顏色鮮明,精神疲倦,不欲吮乳,或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。較重者可見煩躁不安,口渴,嘔吐,腹脹,甚或神昏、抽搐等癥。
【治法】 清熱利濕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茵陳蒿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茵陳lO克,梔子6克,生大黃3克(后下),茯苓10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嘔吐者,加法半夏3克、竹茹6克。腹脹者,加厚樸3克、枳實3克。熱重者,加黃芩6克、淡竹葉6克。神昏、抽搐者,加水牛角20克(先煎)、鉤藤10克,或吞服紫雪丹0.3克。
2.中成藥
(1)茵梔黃注射液,每次20毫升,加入100毫升10%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,每日1次。
(2)黃疸茵陳沖劑,口服,每次半包,每日3次,溫開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
(1)茵陳玉米須湯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茵陳15克,玉米須30克,車前草15克,田基黃15克,大葉蛇總管15克,鉤藤6克,蟬蛻6克。水煎,分多次服,每日l劑。
(2)茵陳車前草湯(朱大年《實用中醫兒科手冊》)
處方:茵陳10克,車前草10克,半邊蓮10克。水煎代茶,每日1劑。
(3)白茅根湯(曹旭《兒科證治》)
處方:白茅根15克,龍膽草6克,丹參6克,板藍根12克。水煎,分多次服,每日1劑。
寒濕阻滯
【證見】 面目皮膚發黃,顏色淡而晦暗,或黃疸日久不退,神疲身倦,四肢欠溫,納少易吐,大便溏薄灰白,小便短少,甚或腹脹、氣短,舌淡,苔白膩。
【治法】 溫中化濕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茵陳理中湯(張璐《張氏醫通》)加減
處方:茵陳10克,黨參10克,白術10克,干姜3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食少便溏者,加茯苓10克、薏苡仁10克。形寒肢冷者,加熟附子3支(先煎)。嘔吐者,加法半夏6克、陳皮3克。
2.中成藥
(1)理中片,口服,每次2—3片,每日2—3次,茵陳煎湯送服。
(2)茵陳五苓丸,口服,每次3克,每日2—3次,溫開水送服,或黨參煎湯送服。
3.單方驗方茵陳四苓湯(賴天松等《臨床方劑手冊》)
處方:茵陳15克,茯苓、白術、澤瀉各10克,豬苓5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瘀積發黃
【證見】 面目皮膚發黃,顏色較深而晦暗無華,日益加重,右脅痞塊質硬,腹部脹滿,神疲納呆,食后易吐,小便黃短,大便灰白,或見瘀斑、衄血,唇色暗紅,舌見瘀點,苔黃。
【治法】 化瘀消積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血府逐瘀湯(王清任《醫林改錯》)加減
處方:柴胡6克,桔梗6克,枳殼6克,桃仁6克,當歸6克,川芎3克,赤芍6克,紅花3克,牛膝6克,生地黃6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脾虛者,加白術6克、茯苓10克。衄血、皮膚瘀斑者,加蒲黃炭6克、仙鶴草10克。小便黃短、大便秘結、苔黃者,加茵陳10克、梔子6克,生大黃6克(后下)。
2.中成藥血府逐瘀丸,口服,每次1/4丸,每日2次,空腹紅糖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行氣活血湯(關幼波驗方)
處方:葛根、草河車、白芷、郁金、枳殼、生甘草9克,紅花、澤蘭各15克,赤芍、白芍、五味子各12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小兒藥量酌減。
兒童胎黃其他療法
1.外治法
(1)取砂仁30克,白糖50克,明礬10克,青背鯽魚1條(連腸雜全用)。將其混合一起搗融如膏,分成3份,每次取1份,分別貼于神闕、至陽二穴,蓋以紗布、膠布固定。每日換藥1次,一般2—3日見效。適用于陽黃。
(2)取胡椒1粒,麝香0.9克,雄鯽魚1條(只取背肉兩塊)。將其混合搗融如膏,分別貼于神闕、肝俞、脾俞三穴,蓋以紗布、膠布固定。每日換藥1次,一般2—3次見效。適用于陰黃。
2.針灸療法
(1)陽黃:針刺取膽俞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內庭、太沖等穴,用瀉法。
(2)陰黃:針刺取至陽、脾俞、膽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,用平補平瀉法,同時加用灸法。
3.飲食療法
山梔子根飲:梔子根30克,水煎加母乳服,每日1次。適用于陽黃。
西瓜皮赤小豆湯:西瓜皮20克,赤小豆20克,水煎服,每日1劑。適用于陽黃。
薏米湯:薏苡仁30克,水煎服,每日1劑。適用于陽黃或陰黃。
薏米山藥湯:薏苡仁、山藥、干姜適量,水煎,隨意服用。適用于陰黃。
兒童胎黃診斷要點
兒童胎黃辨證分析
兒童胎黃辨證論治
濕熱熏蒸
【證見】 面目周身皮膚發黃,顏色鮮明,精神疲倦,不欲吮乳,或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。較重者可見煩躁不安,口渴,嘔吐,腹脹,甚或神昏、抽搐等癥。
【治法】 清熱利濕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茵陳蒿湯(張仲景《傷寒論》)加減
處方:茵陳lO克,梔子6克,生大黃3克(后下),茯苓10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嘔吐者,加法半夏3克、竹茹6克。腹脹者,加厚樸3克、枳實3克。熱重者,加黃芩6克、淡竹葉6克。神昏、抽搐者,加水牛角20克(先煎)、鉤藤10克,或吞服紫雪丹0.3克。
2.中成藥
(1)茵梔黃注射液,每次20毫升,加入100毫升10%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,每日1次。
(2)黃疸茵陳沖劑,口服,每次半包,每日3次,溫開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
(1)茵陳玉米須湯(江育仁等《中醫兒科學》)
處方:茵陳15克,玉米須30克,車前草15克,田基黃15克,大葉蛇總管15克,鉤藤6克,蟬蛻6克。水煎,分多次服,每日l劑。
(2)茵陳車前草湯(朱大年《實用中醫兒科手冊》)
處方:茵陳10克,車前草10克,半邊蓮10克。水煎代茶,每日1劑。
(3)白茅根湯(曹旭《兒科證治》)
處方:白茅根15克,龍膽草6克,丹參6克,板藍根12克。水煎,分多次服,每日1劑。
寒濕阻滯
【證見】 面目皮膚發黃,顏色淡而晦暗,或黃疸日久不退,神疲身倦,四肢欠溫,納少易吐,大便溏薄灰白,小便短少,甚或腹脹、氣短,舌淡,苔白膩。
【治法】 溫中化濕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茵陳理中湯(張璐《張氏醫通》)加減
處方:茵陳10克,黨參10克,白術10克,干姜3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食少便溏者,加茯苓10克、薏苡仁10克。形寒肢冷者,加熟附子3支(先煎)。嘔吐者,加法半夏6克、陳皮3克。
2.中成藥
(1)理中片,口服,每次2—3片,每日2—3次,茵陳煎湯送服。
(2)茵陳五苓丸,口服,每次3克,每日2—3次,溫開水送服,或黨參煎湯送服。
3.單方驗方茵陳四苓湯(賴天松等《臨床方劑手冊》)
處方:茵陳15克,茯苓、白術、澤瀉各10克,豬苓5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瘀積發黃
【證見】 面目皮膚發黃,顏色較深而晦暗無華,日益加重,右脅痞塊質硬,腹部脹滿,神疲納呆,食后易吐,小便黃短,大便灰白,或見瘀斑、衄血,唇色暗紅,舌見瘀點,苔黃。
【治法】 化瘀消積。
【方藥】
1.主方血府逐瘀湯(王清任《醫林改錯》)加減
處方:柴胡6克,桔梗6克,枳殼6克,桃仁6克,當歸6克,川芎3克,赤芍6克,紅花3克,牛膝6克,生地黃6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l劑。
脾虛者,加白術6克、茯苓10克。衄血、皮膚瘀斑者,加蒲黃炭6克、仙鶴草10克。小便黃短、大便秘結、苔黃者,加茵陳10克、梔子6克,生大黃6克(后下)。
2.中成藥血府逐瘀丸,口服,每次1/4丸,每日2次,空腹紅糖水送服。
3.單方驗方行氣活血湯(關幼波驗方)
處方:葛根、草河車、白芷、郁金、枳殼、生甘草9克,紅花、澤蘭各15克,赤芍、白芍、五味子各12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小兒藥量酌減。
兒童胎黃其他療法
1.外治法
(1)取砂仁30克,白糖50克,明礬10克,青背鯽魚1條(連腸雜全用)。將其混合一起搗融如膏,分成3份,每次取1份,分別貼于神闕、至陽二穴,蓋以紗布、膠布固定。每日換藥1次,一般2—3日見效。適用于陽黃。
(2)取胡椒1粒,麝香0.9克,雄鯽魚1條(只取背肉兩塊)。將其混合搗融如膏,分別貼于神闕、肝俞、脾俞三穴,蓋以紗布、膠布固定。每日換藥1次,一般2—3次見效。適用于陰黃。
2.針灸療法
(1)陽黃:針刺取膽俞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內庭、太沖等穴,用瀉法。
(2)陰黃:針刺取至陽、脾俞、膽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穴,用平補平瀉法,同時加用灸法。
3.飲食療法
疾病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管理員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疾病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腎結石][組圖]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-16 [頸椎病][圖文]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… 09-14 [遺精]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-28 [艾滋病]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-15 [高血壓]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-15 [遺精]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? 08-08 [關節炎]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-07 [腎結石][圖文]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-21 [自閉癥]高功能自閉癥 07-21 [自閉癥]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