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節 性事法則

早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《養生方》就明確提出“圣人合男女必有則也”。這一思想自爾被歷代房中養生家所接受。《醫心方.至理篇》引《素女經》云:“黃帝曰:夫陰陽交接節度為之奈何?素女曰:交接之道,故有形狀,男致不衰,女除百病,心意娛樂,氣力強,然不知行者.漸以衰退。欲知其道,在于定氣、安心、和志,三氣皆至,神明統歸。不寒不熱,不饑不飽,亭身立體,性必舒遲,淺內(納)徐動,出入欲希,女快意,男盛不衰,以此為節。”意思是說,性生活有一定的節度,目的是使男方不致衰弱,女方能除百病,雙方心情舒暢,氣盛力強。但性生活節度的關鍵在于心情要安樂,情志要和諧,臟氣要穩定,精神要專一,雙方才性興奮高漲,神和意感。交接時氣候不宜過冷,亦不宜過熱,飲食不宜過飽;亦不宜過饑,身體安定,情態舒展。性交時動作宜舒緩,輕徐,yin莖挺入或抽出次數宜少,使女方感到情意快慰,男方的性欲未衰時適可而止。這就是性生活的節度,以保護和增進男女雙方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,是古代性養生的最高準則。《漢書.藝文志》高度慨括為“樂而有節”。
有節制地過好房室生活,是我國古代性科學的主導思想,目的是“和平壽考”,以廣養生。綜觀古代房中著作,性生活的節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:其一,性事活動前應有一個充分的準備階段,任其自然的產生,簡而言之,即動得其宜,先腎后心;其二,夫婦交接之前,要相互愛撫,戲嬉,古謂戲道,這就是先戲而樂,神和意感;其三,男候四至,女候五征,男女雙方情欲已動,二心已和,即可征備乃上;其四,聽音察形,團結完成,夫妻雙方要善于觀察對方的性興奮反應與表現,采取相宜的方法,促使陽道振奮,陰道開張,使性高湖來臨,情意洽美,悅樂融融;其五,善用八益,避免七損,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種做法對身體有益,應有機地結合,巧妙地運用于房室生活;有七種做法對人體有害,應盡量避免;其六,動而少瀉,務在積精,精、氣,神謂人生三寶,尤精為貴,積精即是調氣,即是益神。房事少泄,意在固精,俾使陰精內藏,氣力強盛,色如英華。當然,若再仔細分折,還可有一些法則與節度,故在“性禁忌”處討論。現將以上六個方面的內容分述如下。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文章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