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證指南醫案--嘈
某 陽升嘈雜。陽升
麥冬三錢 生地二錢 柏子仁一錢 川斛三錢 茯神三錢 黑稆豆皮三錢
某 心中煩熱,頭上汗泄,汗止自安,易嘈。心陽熱
淮小麥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南棗 辰砂
程氏 血虛心嘈,咽嗆。血虛
生地 天冬 麥冬 女貞子 生白芍 炙草 茯神 麻仁
某氏 經半月一至,夜嘈痛。肝陰虛
生地 阿膠 天冬 茯神 白芍 丹參
嘈有虛實真偽,其病總在于胃,經云飲入于胃,游溢精氣,上輸于脾,脾氣散精,上歸于肺,又云脾與胃以膜相連耳,又云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,由此觀之,脾屬陰,主乎血,胃屬陽,主乎氣,胃易燥,全賴脾陰以和之,脾易濕,必賴胃陽以運之,故一陰一陽,互相表里,合沖和之德,而為后天生化之源也,若脾陰一虛,則胃家飲食游溢之精氣,全輸于脾,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潤,則胃過于燥而有火矣,故欲得食以自資,稍遲則嘈雜愈甚,得食則可暫止,若失治則延便閉三消噎膈之癥,治當補脾陰,養營血,兼補胃陰,甘涼濡潤,或稍佐微酸,此乃脾陰之虛而致胃家之燥也,更有一切熱病之后,胃氣雖漸復,津液尚未充,亦有是癥,此但以飲食調之,可以自愈,此二種,乃為虛嘈癥,所謂實者,年歲壯盛,脾胃生發之氣,與腎陽充旺,食易消磨,多食易饑而嘈,得食即止,此非病也,不必服藥,以上皆是真癥,所云偽者,因胃有痰火,以致飲食輸化不清,或現惡心,吞酸,微煩,眩暈,少寐,似饑非饑,雖飽食亦不能止,此乃痰火為患,治宜清胃,稍佐降痰,苦寒及膩滯之藥,不宜多用,又有胃陽衰微,以致積飲內聚,水氣泛溢,似有凌心之狀,凄凄戚戚,似酸非酸,似辣非辣,飲食減少,此屬脾胃陽虛,治宜溫通,仿痰飲門而治之,此二種乃似嘈之偽癥,若夫所云心者誤也,心但有煩而無 ,胃但有嘈而無煩,亦不可不辨明之,今先生之法,僅有四案,倘有心之士更能搜采補入,則幸甚。華岫云 本文來自:中醫五絕網http://www.ibe2005.net
麥冬三錢 生地二錢 柏子仁一錢 川斛三錢 茯神三錢 黑稆豆皮三錢
某 心中煩熱,頭上汗泄,汗止自安,易嘈。心陽熱
淮小麥 柏子仁 茯神 炙草 南棗 辰砂
程氏 血虛心嘈,咽嗆。血虛
生地 天冬 麥冬 女貞子 生白芍 炙草 茯神 麻仁
某氏 經半月一至,夜嘈痛。肝陰虛
生地 阿膠 天冬 茯神 白芍 丹參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