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證指南醫案--溫熱第 2 頁
某 濕為漸熱之氣,迷霧鬲間,神機不發,三焦皆被邪侵,豈是小恙,視其舌伸縮如強,痰涎粘著,內閉之象已見,宣通膻中,望其少蘇,無暇清至陰之熱。
至寶丹四分,石菖蒲金銀花湯送下。
王十八 夜熱早涼,熱退無汗,其熱從陰而來,故能食,形瘦,脈數左盛,兩月不解,治在血分。熱陷血分
生鱉甲 青蒿 細生地 知母 丹皮 淡竹葉
許 溫邪已入血分,舌赤音低,神呆潮熱,即發斑疹,亦是血中熱邪,誤汗消食,必變昏厥。
犀角 細生地 玄參 丹皮 郁金 石菖蒲
張 舌絳裂紋,面色枯槁,全無淖澤,形象畏冷,心中熱焚,邪深竟入厥陰,正氣已經虛極,勉擬仲景復脈湯,合乎邪少虛多治法。熱入厥陰
復脈去人參生姜,加甘蔗汁,代水煎。
又 熱病誤投,表散消導,正氣受傷,神昏舌強,勢如燎原,前進復脈法,略有轉機,宜遵前方,去桂加參,以扶正氣為主。
復脈湯去桂,加人參甘蔗汁,代水煎藥。
又 進甘藥頗安,奈陰液已涸,舌強音縮,撫之干板,較諸已前齦肉映血有間,小便欲解掣痛,猶是陰氣欲絕,欲寐昏沉,午間煩燥,熱深入陰之征,未能穩許愈期也。
生白芍 炙甘草 阿膠 雞子黃 人參 生地 麥冬 炒麻仁
某 誤下熱陷于里,而成結胸,所以身不大熱,但短氣胸滿煩躁,此皆邪熱內燔,擾亂神明,內閉之象,棘手重恙,仿仲景瀉心法,備參末議,再候明眼定裁。誤下熱陷成結胸
川連 黃芩 半夏 炮淡干姜 生姜 枳實
吳 神氣如迷,不饑不食,乃苦辛消導發散,劫奪胃津所致,蓋溫邪手經為病,今世多以足六經主治,故致此。誤治傷胃津液
細生地 竹葉心 麥冬 玄參心 連翹心 郁金
王嫗 溫熱十三日,舌黃,心中悶痛,初病手經,不當用足經方,老人怕其液涸,甘寒醒胃卻熱。
鮮生地 竹葉心 麥冬 郁金 川斛 菖蒲根
吳十五 近日天未寒冷,病虛氣不收藏,所感之邪謂冬溫,參苓益氣,薄荷桔梗杏仁泄氣,已屬背謬,加補骨脂溫澀腎臟,尤不通之極,自述夜寐深更,漐漐有汗,稚年陰不充,陽易泄,論體質可卻病。冬溫傷液
桑葉 大沙參 玉竹 苡仁 生甘草
糯米湯煎藥。
陳半歲 冬溫入肺,膠痰化熱,因未納谷之身,不可重藥消痰通利。
炒麥冬 桑葉 大沙參 甜杏仁 地骨皮
某 脈數右大,煩渴舌絳,溫邪,氣血兩傷,與玉女煎。氣血兩傷
生地 竹葉 石膏 知母 丹皮 甘草
陳二三 陰虛溫邪,甘寒清上。陰虛感溫邪
白沙參 甜杏仁 玉竹 冬桑葉 南花粉 生甘草
關 陰虛挾溫邪,寒熱不止,雖不宜發散消食,徒補亦屬無益,擬進復脈湯法。
炙甘草 阿膠 生白芍 麥冬 炒生地 炒丹皮
青甘蔗汁煎。
黃 體虛,溫邪內伏,頭汗淋漓,心腹窒塞,上熱下冷,舌白煩渴,春陽升舉為病,猶是冬令少藏所致,色脈參視,極當謹慎。
阿膠 生地 麥冬 生牡蠣 生白芍 茯苓
張五五 勞倦內傷,溫邪外受,兩月不愈,心中溫溫液液,津液無以上供,夜臥喉干燥,與復脈湯去姜桂參,三服后可加參。勞倦感溫陰液燥
汪 勞倦更感溫邪,陽升頭痛,寒熱戰栗,冷汗邪雖外達,陽氣亦泄致神倦欲眠,舌赤黃胎,口不知味,當以育陰除熱為主,辛散苦降非宜。
復脈湯去參姜桂麻加青甘蔗漿。
曹 脈促數,舌白不饑,寒熱汗出,初起腹痛,臍右有形,乃久傷勞倦,復感溫邪,今病兩旬又六,微咳有痰,并不渴飲,寒來微微齒痙,此營衛二氣大衰,恐延虛脫,議固衛陽,冀寒熱得平。勞倦感溫,營衛胃陽兼虛。
黃芪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牡蠣 南棗
陳 熱病后,不饑能食,不寐,此胃氣不和。病退胃不和
香豉 黑山梔 半夏 枳實 廣皮白
華五五 口鼻受寒暄不正之氣,過募原,擾胃系,寒熱已罷,猶不飽不饑,舌邊赤,中心黃,余邪未清,食入變酸,乃邪熱不勝谷,以溫膽和之,半曲溫膽去甘草茯苓枳實,加郁金黑山梔。
林氏 腹滿已久,非是暴癥,近日面頷腫脹,牙關緊閉,先有寒熱,隨現是象,診脈右搏數,左小,乃溫邪觸自口鼻,上焦先受,氣血與熱膠固,致清竅不利,倏有痹塞之變,理當先治新邪,況頭面咽喉結邪,必辛涼輕劑以宣通,若藥味重濁,徒攻腸胃矣,仿東垣普濟消毒意。熱毒壅結上焦
連翹 牛蒡子 馬勃 射干 滑石 夏枯草 金銀花露 金汁
席 脈左數,右緩弱,陽根未固,陰液漸涸,舌赤微渴,喘促自利溲數,晡刻自熱,神煩囈語,夫溫邪久伏少陰,古人立法,全以育陰祛熱,但今見癥,陰分固有伏邪,真陽亦不肯收納,議仿劉河間濁藥輕投,不為上焦熱阻,下焦根蒂自立,冀其煩躁熱蒸漸緩。陰虛邪伏
熟地炭 茯苓 淡蓯蓉 遠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
飲子煎法。
又 晚診,陰中伏邪,晡時而升,目赤羞明,舌絳而渴,與育陰清邪法。
生地炭 玄參心 川石斛 炒麥冬 犀角 石菖蒲
又 脈左數,右軟,舌干苔白,小溲淋瀝,吸氣喘促,煩汗,腎陰不承,心神熱灼蒙閉,議以三才湯,滋水制熱。
三才加茯神黃柏金箔,晚進周少川牛黃清心丸一服。
又 昨黃昏后,診脈,較諸早上,左手數疾頓減,惟尺中垂而仍動,囈語不已,若有妄見,因思腎熱乘心,膻中微閉,神明為蒙,自屬昏亂,隨進周少川牛黃丸一服,俾迷漫無質之熱,暫可泄降,服后頗安,辰刻診脈濡小,形質大衰,舌邊色淡,下利稀水,夫救陰是要旨,讀仲景少陰下利篇,上下交征,關閘欲撒,必以堵塞陽明為治,以陽明司闔,有關無闔,下焦之陰,仍從走泄矣,議用桃花湯。
人參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
又 晚服照方加茯苓。
又 脈左沉數,右小數,暮熱微汗,時煩,辰刻神清,虛邪仍留陰分,議用清補。
人參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稆豆皮 糯稻根須
又 金匱麥門冬湯。
程二八 溫熱病,已傷少陰之陰,少壯陰未易復者,恰當夏令發泄,百益酒釀造有灰,辛熱劫陰泄氣,致形體頹然,藥難見效,每日餌雞距子生用,其湯飲用馬料豆湯。邪熱兼酒熱傷陰
徐評 細詳諸案,俱是熱邪誤治入臟之壞癥居多,時邪溫熱之癥絕少。本文來自:中醫五絕網http://www.ibe2005.net
文章錄入: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:中醫五絕網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