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證指南醫案--哮
王 受寒哮喘,痰阻氣,不能著枕。寒
川桂枝一錢 茯苓三錢 淡干姜一錢 五味一錢同姜搗 杏仁一錢半 炙草四分 白芍一錢 制麻黃五分
卜十九 哮喘,當暴涼而發,診脈左大右平,此新邪引動宿邪,議逐伏邪飲氣,小青龍法。
徐四一 宿哮廿年沉痼之病,無奏效之藥,起病由于驚憂受寒,大凡憂必傷肺,寒入背俞,內合肺系,宿邪阻氣阻痰,病發喘不得臥,譬之宵小,潛伏里闬,若不行動犯竊,難以強執,雖治當于病發,投以搜逐,而病去必當養正,今中年諒無大害,精神日衰,病加劇矣。
腎氣去桂膝病發時,葶藶大棗湯或皂莢丸。
陳四八 哮喘不臥,失血后,胸中略爽,
葦莖湯加葶藶大棗。
某十三 哮喘久咳。
桂枝木 杏仁 橘紅 厚樸 炒半夏 炒白芥子
馬三二 宿哮痰喘頻發。哮兼痰飲
真武丸。
朱五一 宿哮咳喘,遇勞發。
小青龍去麻辛加糖炒石膏。
鄒七歲 宿哮肺病,久則氣泄汗出,脾胃陽微,痰飲留著,有食入泛嘔之狀,夏三月,熱傷正氣,宜常進四君子湯以益氣,不必攻逐痰飲。氣虛
人參 茯苓 白術 炙草
哮與喘,微有不同,其癥之輕重緩急,亦微各有異,蓋哮癥多有兼喘,而喘有不兼哮者,要知喘癥之因,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,邪散則喘亦止,后不復發,此喘癥之實者也,若因根本有虧,腎虛氣逆,濁陰上沖而喘者,此不過一二日之間,勢必危篤,用藥亦難奏功,此喘癥之屬虛者也,若夫哮癥,亦由初感外邪,失于表散,邪伏于里,留于肺俞,故頻發頻止,淹纏歲月,更有痰哮咸哮醋哮,過食生冷,及幼稚天哮諸癥,案雖未備,閱先生之治法,大概以溫通肺臟,下攝腎真為主,久發中虛,又必補益中氣,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氣之劑,在所不用,此可謂治病必求其本者矣,此癥若得明理針灸之醫,按穴灸治,尤易除根,噫,然則難遇其人耳。華玉堂本文來自:中醫五絕網http://www.ibe2005.net
川桂枝一錢 茯苓三錢 淡干姜一錢 五味一錢同姜搗 杏仁一錢半 炙草四分 白芍一錢 制麻黃五分
卜十九 哮喘,當暴涼而發,診脈左大右平,此新邪引動宿邪,議逐伏邪飲氣,小青龍法。
徐四一 宿哮廿年沉痼之病,無奏效之藥,起病由于驚憂受寒,大凡憂必傷肺,寒入背俞,內合肺系,宿邪阻氣阻痰,病發喘不得臥,譬之宵小,潛伏里闬,若不行動犯竊,難以強執,雖治當于病發,投以搜逐,而病去必當養正,今中年諒無大害,精神日衰,病加劇矣。
腎氣去桂膝病發時,葶藶大棗湯或皂莢丸。
陳四八 哮喘不臥,失血后,胸中略爽,
葦莖湯加葶藶大棗。
某十三 哮喘久咳。
桂枝木 杏仁 橘紅 厚樸 炒半夏 炒白芥子
馬三二 宿哮痰喘頻發。哮兼痰飲
真武丸。
朱五一 宿哮咳喘,遇勞發。
小青龍去麻辛加糖炒石膏。
鄒七歲 宿哮肺病,久則氣泄汗出,脾胃陽微,痰飲留著,有食入泛嘔之狀,夏三月,熱傷正氣,宜常進四君子湯以益氣,不必攻逐痰飲。氣虛
人參 茯苓 白術 炙草
文章錄入: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:中醫五絕網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