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第五節 云霧移睛第 4 頁
(二)虛火傷絡
[主證]自覺眼前黑花飛舞,視力緩降或急降。檢視玻璃體,可見點狀或絮狀、團塊狀混濁,或見眼底有出血性病變。全身常見頭暈耳鳴,心煩少寐,口燥咽干,舌紅少苔,脈弦細數。
[證候分析]陰虛火旺,熱人血分,灼傷脈絡,眼底出血,瘀血滲于玻璃體內,則玻璃體混濁,以致眼見黑花,視力下降。虛火內擾,故頭暈耳鳴,心煩少寐,口燥咽干等。舌紅少苔,脈弦細數亦皆陰虛內熱之象。
[治法]滋陰涼血,止血化瘀。
[方藥]寧血湯或生蒲黃湯加減。寧血湯以旱蓮草、生地、阿膠、白芍滋陰涼血止血;梔子炭、側柏葉、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;仙鶴草、白及、白蘞收斂止血。上藥組方,用于本證之出血期,具有較強的滋陰清熱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為避免寒涼太過,止血留瘀,可于方中酌加化瘀止血之生蒲黃、三七。生蒲黃湯以生蒲黃、旱蓮草、生地黃、荊芥炭為主,滋陰涼血止血;丹皮、丹參、郁金涼血散血,川芎行氣活血。諸藥合用,共呈滋陰涼血,化瘀止血之功。本證在出血期,當先用前方止血,待出血趨于靜止,即宜改用后方。如此,既能取得滋陰止血之效,又能促使眼內瘀血盡快吸收。
(三)氣滯血瘀
[主證]眼前自見黑花,視力下降,玻璃體混濁呈點狀、絮狀或團塊狀,或可見眼底靜脈迂曲擴張,視網膜上有片狀出血。其人情志不舒,胸悶脅脹,口苦舌苔黃,或舌上有瘀斑,脈弦緊或澀。
[證候分析]情志不舒,肝郁氣滯,以致脈絡瘀阻,血行不暢,泛溢絡外。瘀血積聚于玻璃體內,則眼見黑花,視力下降。由于氣滯血瘀,瘀血內停,故胸悶脅脹,舌現瘀斑,脈弦或澀等,口苦苔黃為肝郁化熱之象。
[治法]疏肝理氣,化瘀止血。
[方藥]丹梔逍遙散或血府逐瘀湯加減。本證出血不久者,宜以前方酌加生蒲黃、三七、郁金等清熱疏肝,止血活血。出血已止而眼前黑花較多者,宜用血府逐瘀湯。方中柴胡、枳殼、桔梗疏肝行氣;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牛膝活血祛瘀;生地配當歸,養血潤燥;甘草和中。諸藥相配,理氣活血化瘀。若用于瘀久不散者,酌加三棱、莪術、牡蠣、鱉甲之類破血散結;用于瘀久化熱者,宜加黃連、山梔以清肝熱;用于久瘀傷正者,選加黃芪、黨參或枸杞、菟絲子之類扶正祛瘀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