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兩眥疾病 第三節 漏睛瘡第 3 頁
一、內治
(一)風熱上攻
[主證]患處紅腫疼痛高起,淚多,頭痛,惡寒發熱,苔薄黃,脈浮數。
[證候分析]風熱相搏,客于淚竅,氣血凝滯,絡脈失和,故紅腫疼痛高起。淚竅閉塞故淚多。風熱襲表,營衛不和,故惡寒發熱,苔薄黃,脈浮而數。
[治法]疏風清熱,消腫散結。
[方藥]驅風散熱飲子加黃連,去大黃。方中連翹、黃連、山梔清心瀉熱,羌活、薄荷、防風、牛蒡子疏風散邪;當歸和血明目;川芎、赤芍通絡消滯;甘草調和諸藥。
(二)熱毒熾盛
[主證]患處紅腫高起,堅硬拒按,疼痛難忍,紅腫漫及面頰胞瞼,身熱心煩,口渴思飲,大便燥結,舌質紅,苔黃燥,脈洪數。
[證候分析]大眥屬心,面頰胞瞼屬陽明。今心脾熱毒上攻,故該處紅腫熱痛。熱毒蘊結,瘀塞絡脈,氣血不行,故堅硬拒按。陽明熱盛,心火內擾,故身熱心煩。消灼津液,故口渴思飲。大便燥結,舌質紅,苔黃燥,脈洪數更是一派火熱熾盛之勢。
[治法]清熱解毒,消瘡散結。
[方藥]黃連解毒腸加城。原方中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苦寒清熱。銀花、蒲公英清熱解毒,大黃通腑瀉熱,穿山甲、皂角刺通絡祛瘀,消腫止痛,可增強清熱毒、消瘡腫的作用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