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胞瞼疾病 第一節 針眼
本病是指胞瞼近瞼弦部生小癤腫,形似麥粒,易于潰膿的眼病,稱為針眼,又名土疳(《證治準繩·雜病·七竅門》)、土瘍(《目經大成·五色瘍》),俗名偷針(《諸病源候論·目病諸候》)。相當于西醫學的之麥粒腫。
[病因病機]
一、風邪外襲,客于胞瞼而化熱,風熱壅阻于胞瞼皮膚肌腠之間,灼爍津液,變生瘡瘍,發為本病。
二、過食辛辣炙賻,脾胃積熱,循經上攻胞瞼,致營衛失調,氣血凝滯,局部化熱釀膿。
三、余邪未盡,熱毒蘊伏,或素體虛弱,衛外不固,易感風邪者,常反復發作。
[臨床表現]
初起,胞瞼微癢痛,近瞼弦部皮膚微紅腫,繼之形成局限性硬結,并有壓痛,硬結與皮膚相連。若病變發生于靠小眥部者,紅腫锨痛較劇,并可引起小眥部白睛赤腫。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及有壓痛,甚至伴有惡寒發熱、頭痛等全身癥狀。
本病輕者可于數日內自行消散,重者3—5日后,于瞼弦近睫毛處出現黃白色膿頭,形如麥粒(彩圖2)。待腫瘍潰破,膿出則痛減腫消。發于瞼內面者,赤痛較重,常見瞼內局部充血,并露出黃色膿點,可以自行潰破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