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眼病的護理與預防 第一節 眼病的護理
正確的護理,可以縮短病程,提高療效,因此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環節。
古代眼科也很重視護理工作,從《醫方類聚·龍樹菩薩跟論》來看,就有多方面的護理知識。如該書在黑風、綠風中指出:“此候總惡,善自將息,細看禁忌慎護之。不可吃生冷、五辛、蕓苔、生雞子、熱面、酒、醋、毒魚、豬肉、油膩、葵、諸香菜及陳臭等物”之飲食方面的護理知識;在服藥方面就有空腹溫服、食后服等服藥護理知識;在開內障術后提出“綿封七日,仰臥不能轉動,人常看,勿高聲叫喚、覓物,欲大小便,人緩緩扶起,勿令病人用力”等術后護理知識。在鉤割針劇等外眼手術有“不得空腹,五臟虛即運倒”等術前護理知識。
至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在護理方面的知識,更為廣泛。如“煎藥訣”:“大凡煎藥退熱,藥須要清利,不可用火太猛,火勢蒸炎,水數易于,須是火勢得中,扇之恐灰土泥飛人藥中,服之反為害也。”如“服藥須知”:“凡眼藥率多涼劑,必于食后服之,或者徒泥其說,往往食未下咽,藥即人口,是致食氣與藥氣沖搏,釀積于脾胃之上,不謂藥無其效,且使脾家受冷,旋至虛弱。須當食后片刻,候胸膈稍寬,然后隨意服之。尤貴冷熱得所,大熱則非肝肺所宜,大冷則脾腎停積不化,宜自斟酌耳。”尤其在針撥內障術方面,提出了術前調理身體,術后頭枕要安穩,進食宜粥飯,便時勿用力,避免嘔逆、咳嗽等護理知識,至今仍有臨床意義。此后,歷經諸代,護理知識也日趨完善,現根據古人經驗和當代臨床實踐,分述如下。
一、眼部護理
醫護既要分工,更要密切合作。病房要有健全的護理制度,門診要結合宣傳護理常識。
對于眼病護理,則要辨證施護。凡傳染性眼病,患眼的眵淚不要沾污他人,用過的毛巾、手帕、枕巾等要煮沸消毒。醫生檢查后要用消毒液洗手,然后才能檢查他人。如一眼先患者,不要交叉擦眼,臥位宜取患側,以免眵淚流人對側,引起健眼發病,同時眼部禁止封蓋,以免加重病情。局部用藥時,要將用藥方法、用藥次數、用藥后的反應,一一向病人交待清楚。同時需查對藥物、查對眼別。藥瓶不要碰觸睫毛。動作要輕巧敏捷,特別是對于黑睛疾病,更須遵循《秘傳眼科龍木論·黑翳如珠外障》“不用強看將手擘,恐因手重出青涎”的告誡。外敷藥物時,勿將藥末掉人眼內,一般可用紗布一層隔墊,不要直接敷于眼上。對于眼外傷病人,尤其是真睛破損者,除注意傷眼情況外,還應注意健眼情況,避免誤診或漏診交感性眼炎。對于手術病人,術前作好細致工作,消除思想顧慮,取得患者合作,并做好一切準備工作,術后遵醫囑處理。如發現病情有變化,及時報告醫生,以便及時處理(各種手術的具體護理,詳見有關手術)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