脈經卷第一第 2 頁
平脈早晏法第二
黃帝問曰:夫診脈常以平旦,何也?岐伯對曰:平旦者,陰氣未動,陽氣未散,飲食未進,經脈未盛,絡脈調均,氣血未亂,故乃可診,過此非也。
切脈動靜而視精明,察五色,觀五臟有余不足,六腑強弱,形之盛衰,以此參伍,決死生之分。
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
從魚際至高骨,卻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。從寸至尺,名曰尺澤,故曰尺寸。寸后尺前名曰關,陽出陰入,以關為界。陽出三分,陰入三分,故曰三陰三陽。陽生于尺動于寸,陰生于寸動于尺。寸主射上焦,出頭及皮毛竟手。關主射中焦,腹及腰。尺主射下焦,少腹至足。
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
夫十二經皆有動脈,獨取寸口,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候者,何謂也?
然:寸口者,脈之大會,手太陰之脈動也。人一呼脈行三寸;一吸脈行三寸,呼吸定息,脈行六寸。人一日一夜,凡一萬三千五百息,脈行五十度,周于身,漏水下百刻,榮衛行陽二十五度,行陰亦二十五度,為一周也。故五十度而復會于手太陰。太陰者寸口也,即五臟六腑之所終始,故法取于寸口。
脈有尺寸,何謂也?然;尺寸者,脈之大會要也。從關至尺是尺內,陰之所治也。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,陽之所治也。故分寸為尺,分尺為寸。故陰得尺內一寸,陽得寸內九分,尺寸終始一寸九分,故曰尺寸也。
脈有太過,有不及,有陰陽相乘,有覆,有溢,有關,有格,何謂也?
然:關之前者,陽之動也,脈當見九分而浮。過者,法曰太過;減者,法曰不及。遂上魚為溢,為外關內格,此陰乘之脈也。關之后者,陰之動也,脈當見一寸而沉。過者,法曰太過;減者,法曰不及。遂入尺為覆,為內關外格,此陽乘之脈。故曰覆溢。是真臟之脈也,人不病自死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