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赤茯苓丸
中醫方劑:赤茯苓丸
方出《外臺》卷十八引《近效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四:赤茯苓丸
【處方】赤茯苓12分,漢防己8兩,芍藥10分,檳榔仁12分,甘草8分(炙),郁李仁10分,枳實8分(炙),(春著大黃14分,冬著牛膝12分)。
【制法】上藥治下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腳氣上沖心,狂亂悶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5丸,空腹清酒送下,日2次。漸加至20丸,以微通泄為度,利多減丸。其藥皆須州土上好者,惡藥服無益。
冬則去大黃,加牛膝;若體中虛弱,去大黃,加牛膝服亦得。
【注意】忌海藻、松菜、酢物、生冷油膩、雜肉、熱面、新炊飯,及陳臭難消之物。
【摘錄】方出《外臺》卷十八引《近效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四
《御藥院方》卷三:赤茯苓丸
【處方】赤茯苓(去皮)、檳榔、枳殼(麩炒,去瓤)、白術、半夏曲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,生姜汁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痰飲氣痞,風眩頭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50丸,食后溫生姜湯送下;或風眩頭痛,則食后荊芥湯下。
【摘錄】《御藥院方》卷三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下一頁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