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大防風湯第 2 頁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:大防風湯
【處方】川芎(撫芎不用)附子(炮,去皮、臍)各45克 熟干地黃(洗)白術 防風(去蘆)當歸(洗,去蘆,酒浸,焙,炒)白芍藥 黃耆 杜仲(去粗皮,炒令絲斷)各60克 羌活<去蘆)人參<去蘆)甘草(炙)牛膝(去蘆,酒浸;切,微炒)各30克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順氣,活血脈,壯筋骨,除寒濕,逐冷氣,主痢風,患痢后腳痛瘓弱,不能行履;鶴膝風,兩膝腫大疼痛,髀脛枯瘦,但存皮骨,拘攣跬臥,不能屈伸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5克。用水230毫升,加生姜7片,大棗1枚,同煎至180毫升,空腹時去滓溫服。
【摘錄】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
《百一》卷三:大防風湯
【處方】 防風(去蘆)2兩,白術2兩,杜仲(去粗皮,炒令絲斷)2兩,川當歸(洗)2兩,熟干地黃(洗)2兩,白芍藥2兩,黃耆(微炒)2兩,羌活(去蘆)1兩,牛膝(去蘆)1兩,甘草(炒)1兩,人參(去蘆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半,川芎1兩半(撫芎不可用)。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順氣,活血脈,壯筋骨,除寒濕,逐冷氣。主患痢后腳痛瘓弱,不能行履,名曰痢風;或兩膝腫大痛,髀脛枯臘,但存皮骨,拘攣,不能屈伸,名曰鶴膝風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5錢,水1盞半,加生姜7片,大棗1枚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醫學正傳》:此方用歸、芎、芍藥、熟地以補血,用參、耆、白術、甘草以補氣,用羌活、防風散風濕以利關節,用牛膝、杜仲以補腰膝,用附子以行參、耆之氣而走周身脈絡。蓋治氣血兩虛、挾風濕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藥也、觀其治痢后風可見矣。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,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風痹也。
【臨床應用】鶴膝風: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,紹熙壬子年,患痢之后,足履瘓弱,遂成鶴膝風,兩膝腫大而痛,髀脛枯臘,但存皮骨而已,拘攣,不能屈伸,待人抱持而后能起,如此數月,分為廢人。淮東趙德遠參議之甥李二十七官人,惠以此方,服之氣血流暢,肌肉漸生,遂能良行,不終劑平復如故,真奇方也!
【摘錄】《百一》卷三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