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大黃湯第 7 頁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引《肘后方》:大黃湯
【處方】 大黃(銼,炒)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)49枚,虻蟲(去翅足,微炒)30枚,水蛭(糯米內炒,候米黃,即去米)3枚。
【制法】上銼,如麻豆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婦人月水不利,結積無子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錢,酒1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腹溫服。
【注意】如無結積,不可服。
【摘錄】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引《肘后方》
《鬼遺》卷三:大黃湯
【別名】五利湯、五利大黃湯
【處方】 大黃3兩,梔子50個,升麻2兩,黃芩3兩,芒消1兩。
【制法】上切。
【功能主治】癰疽,發背,時毒焮腫赤痛,煩渴便秘,脈實數;年四十已,還強壯,常大患熱癰無定處,大小便不通
【用法用量】五利湯(《千金》卷二十二)、五利大黃湯(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三○)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千金方衍義》:升麻升舉清陽于上,消、黃蕩滌熱毒于下,黃芩、梔子兼清表熱,從滲道而泄也。
【臨床應用】時毒: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,發熱口干,脈洪實而便秘,此三陽蘊熱癥也。必舍時從癥治之,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,赤腫稍退,內熱稍疏。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,腫消而病愈。此為用寒遠寒之意也。
【摘錄】《鬼遺》卷三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... 下一頁 >>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