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對子宮脫垂的辨證分析
子宮脫垂病機總由正虛,但臨床上應著重區分氣虛、腎虛或虛中挾實三種證型。神疲氣餒、小腹下墜者,多屬氣虛;經常腰酸膝軟,腹墜溲勤者,多屬腎虛;脫垂的子宮表面潰爛,帶下淋漓者,乃兼挾濕熱,臨床當細心查辨。
1.氣虛
主證:子宮下移或脫出于陰道口外,勞則加劇,臥則消失,小腹下墜,四肢無力,少氣懶言,面色少華;小便頻數,帶下量多,質稀色白,舌淡苔薄,脈虛細。
分析:脾主中氣,脾虛則中氣不足而易下陷,故小腹下墜,子宮下脫;脾主四肢,脾虛中陽不振,則四肢無力,少氣懶言,面色少華;下元氣虛則膀胱失約,故小便頻數;脾虛不能運化水濕,濕濁下注,則帶下量多,質清稀。舌淡苔薄,脈虛細均為氣虛之象。
2. 腎虛
主證:子宮下脫,腰酸腿軟,小腹下墜,小便頻數,夜間尤甚,頭暈耳鳴,舌淡紅,脈沉弱。
分析:腰為腎之府,腎藏精而系胞,腎虛則沖任不固,帶脈失約,而致子宮脫垂,腰酸腿軟,小腹下墜;腎與膀胱相表里,腎虛膀胱氣化失司,故小便頻數,夜間尤甚;腎精不足,清竅失養,故頭暈耳鳴。舌淡紅,脈沉弱,均為腎虛所致。
3.濕熱
主證:子宮脫出陰道口外,表面潰爛,黃水淋漓,或小便灼熱,或口干口苦,舌質紅,苔或黃膩,脈或沉乏力。
分析:由于氣虛下陷或腎虛不固,導致子宮長期脫出于陰道口外,受衣褲摩擦損傷,易為濕熱邪毒侵襲,蘊結于下,故表面潰爛,黃水淋漓;濕熱蘊于下焦,則小便灼熱;濕熱上蒸則日苦口干,舌紅苔黃膩。由于子宮脫垂均由氣虛或腎虛引起,故脈沉乏力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宮頸肥大]宮頸肥大怎么回事 07-23 [盆腔炎]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盆腔炎有效果嗎 06-12 [痛經][圖文]按摩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 04-10 [痛經]中藥臍療治痛經 03-02 [宮頸炎]宮頸炎的癥狀及危害 02-13 [乳腺癌][圖文]中醫防治乳腺癌的方法 02-12 [乳腺增生]乳腺增生病會癌變嗎? 02-12 [宮頸糜爛][圖文]宮頸糜爛癥狀 宮頸糜爛有什… 02-05 [乳腺癌][圖文]乳腺癌的原因 怎樣預防乳腺… 02-05 [宮頸囊腫][組圖]宮頸囊腫圖片 宮頸囊腫怎么… 02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