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頸糜爛的分型
宮頸糜爛的分型
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局部特征之一,根據糜爛的病理學概念可分為真性糜爛和假性糜爛兩種:
1、假性糜爛:糜爛的病理學概念是指“表面上皮的脫落”,而臨床工作中常見的宮頸糜爛,多為宮頸外口周圍的紅色區域。陰道鏡檢查時,在紅色區表面涂以3%醋酸后,可見到紅色區域局部呈“葡萄串”改變,此乃柱狀上皮水腫引起。如對該處行活體組織檢查,顯微鏡下可見到表面被覆柱狀上皮。因此,如嚴格按照糜爛的病理學定義,此處并不屬于糜爛,故有人建議稱為假性糜爛。臨床工作中所見到的宮頸糜爛,多屬此種。
2、真性糜爛:由于宮頸表面經常有較多的粘液或膿性分泌物覆蓋,這些分泌物長期刺激、浸漬宮頸外口周圍的鱗狀上皮,再加上宮頸深層組織的炎性浸潤,使覆在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失去活力而脫落,形成潰瘍,這就是真性糜爛。但這一糜爛面很快就被其周圍的柱狀上皮所覆蓋,形成表面呈顆粒狀、有一定光澤的紅色區域,即假性糜爛。我們日常工作中所發現的宮頸糜爛,多屬于假性糜爛,而真性糜爛只是這一病變過程中的一個短暫階段,其轉歸將是表面被柱狀上皮覆蓋而成為假性糜爛。
根據病變程度的不同,宮頸糜爛的外表特征也有很大差異,宮頸糜爛又可分為:單純性糜爛、顆粒狀糜爛和乳頭狀糜爛。
單純型糜爛:臨床工作中常將宮頸表面柱狀上皮生長緩慢,僅為較正常的單層柱狀上皮覆蓋,外觀平坦,表面潮紅、光滑的這一類型稱為單純型糜爛。
顆粒狀糜爛:如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,并向間質生長,形成腺體增生、擴張,肉眼觀表面呈細小顆粒狀,稱為顆粒狀糜爛,或濾泡型糜爛。
乳頭狀糜爛:如間質增生明顯,宮頸表面形成許多小的突起或溝回,肉眼觀表面高低不平,此種類型糜爛稱為乳頭狀糜爛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
- 最新推薦
[宮頸肥大]宮頸肥大怎么回事 07-23 [盆腔炎]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盆腔炎有效果嗎 06-12 [痛經][圖文]按摩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 04-10 [痛經]中藥臍療治痛經 03-02 [宮頸炎]宮頸炎的癥狀及危害 02-13 [乳腺癌][圖文]中醫防治乳腺癌的方法 02-12 [乳腺增生]乳腺增生病會癌變嗎? 02-12 [宮頸糜爛][圖文]宮頸糜爛癥狀 宮頸糜爛有什… 02-05 [乳腺癌][圖文]乳腺癌的原因 怎樣預防乳腺… 02-05 [宮頸囊腫][組圖]宮頸囊腫圖片 宮頸囊腫怎么… 02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