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白睛疾病 第五節 白澀癥第 3 頁
(二)肺陰不足
[主證]眼干澀不爽,淚少,視久容易疲勞,甚至視物不清,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脈,黑睛可有細點星翳,病勢遷延難愈。全身癥可見于咳少痰、咽干便秘,偶有煩熱,苔薄少津,脈細無力。
[證候分析]陰虛則干澀淚少,不耐久視,全身則有干咳少痰,咽干便秘,脈細等肺陰不足之候。
[治法]滋陰潤肺。
[方藥]養陰清肺湯加減。
(三)脾胃濕熱
[主證]眼干澀隱痛,白睛淡赤,瞼內可有粟粒樣小泡,眥帷有白色泡沫樣眼眵,胞瞼有重墜之感,病程持久而難愈,全身癥可見口粘或口臭、便秘、溲赤而短,苔黃膩。脈濡數等。
[證候分析]濕邪阻遏,清氣不升,目失濡養,故白睛干澀隱痛。濕熱郁于胞瞼,則胞瞼重墜,瞼內可生粟瘡。濕熱上蒸還可引起白睛淡赤或目眥生眵。口粘口臭,便秘不爽,溲赤而短,舌苔黃膩等皆濕熱內阻,濁氣不降所致,脈濡數亦為濕熱之征。
[治法]清利濕熱,宣暢氣機。
[方藥]三仁湯加減。方中杏仁苦辛,輕開上焦肺氣,氣化則濕亦化;白豆蔻芳香苦辛,行氣化濕;薏苡仁甘淡,滲利濕熱;制半夏、厚樸行氣散滿除濕;滑石、通草、竹葉增強清利濕熱之功。諸藥合用,宣上暢中滲下,使濕利熱清,諸癥自解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