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治法概要 第一節 內治法第 2 頁
三、瀉火解毒法
本法是用性質寒涼的方藥,通過瀉火解毒,清除邪毒的治法。主要適用于外感火熱之邪,或臟腑積熱上攻之眼病。如胞瞼紅腫如桃、瘡瘍癤腫、白睛混赤、黑睛潰陷、黃液上沖、瞳神緊小等。常伴有疼痛拒按、羞明怕熱、熱淚如湯,或眵多粘結等眼部癥狀及口渴、便秘、舌紅、苔黃等全身癥狀。
眼病熱證較多,故眼科瀉火解毒法為常用之治法。在具體應用時,必須根據臟腑辨證,靈活掌握。如邪傳陽明,胞腫赤痛,口渴喜飲,大便秘結之腑實證,則用瀉火通腑法;抱輪紅赤,黑睛生翳,目珠疼痛,苔黃脈弦之肝火上攻證,則用清瀉肝火法等。
本法為寒涼直折之法,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故不能久用,并要根據病情輕重和體質強弱,慎重選藥。又因藥性寒涼,久用可致氣血凝滯,翳障難退,故對黑睛疾病,應用本法必須掌握尺度,以免流弊。屆虛火者,則禁用此法。
四、滋陰降火法
本法是用滋養陰液、清降虛火的方藥,解除陰虛火旺的證候,從而達到明日效果的治法。主要適用于陰虛火旺的眼病。臨床表現多有起病較緩,癥狀時輕時重,病程長而易反復發作的特點。如目珠干澀、白睛微赤、黑睛星翳乍隱乍現、瞳神干缺、視瞻昏渺等。常伴有頭暈、口干、潮熱、顴紅、心煩失眠、手足心熱、舌質紅、苔少、脈細數等全身癥狀。
本法在具體應用時,尚須進一步辨證,例如黑睛生翳,抱輪微赤,煩躁易怒,屬肝經虛火;兩眥血脈稀疏,心煩失眠,屬心經虛火;白睛淡紅,鼻干咽燥,屬肺經虛火;瞳神干缺,眼底少量出血,耳鳴腰酸,五心煩熱,屬腎經虛火等。宜結合臟腑所屬,選方用藥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