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月經病 第十四節 經行吐衄

每值經前或經期出現有規律的吐血或衄血者,稱“經行吐衄”,又稱“倒經”、“逆經”。
本病相當于西醫學代償性月經。
[病因病機]
發病機理主要為火熱上炎,值月經期沖脈氣盛上逆,損傷陽絡而發生吐血、衄血。經血上行由口鼻而出,必致下注沖任者少,甚或全無,故經行吐衄時,月經量減少,甚或無月經。
一、陰虛肺燥
素體陰虛,或大病久病,耗損精血,陰虛內熱,或憂思不解,積念在心,心火偏亢,經期沖脈氣盛,氣火上逆,灼肺傷津,損傷肺絡,發為經行吐衄。
二、肝經郁火
素性抑郁,忿怒傷肝,肝郁化火,經期沖脈氣盛,氣火上逆,肝脈人頏,氣火循經上犯,損傷陽絡,發為經行吐衄。
[辨證論治]
本病有虛證與實證之不同,治療以清降逆火、引血下行為大法,或滋陰降火,或清泄肝火。
一、陰虛肺燥型
主要證候:經前或經期吐血、衄血,量少,色鮮紅,頭暈耳鳴,手足心熱,潮熱干咳,咽干口渴,月經量少,或無月經,顴赤唇紅,舌紅或絳,苔花剝或無苔,脈細數。
證候分析:素體陰虛,憂思積念,心火偏亢,經期沖脈氣盛,沖氣挾心火上逆,灼肺傷津,損傷肺絡,以致經前期吐血、衄血,量少,色鮮紅;陰虛精血耗傷,髓海失養,故頭暈耳鳴;陰虛內熱,故手足心熱;虛熱上浮,故顴赤唇紅;虛熱灼肺傷津,肅降失職,故咽干口渴,潮熱干咳;陰虛精血虧少,沖任空虛,故月經量少或五月經。舌紅或絳,苔花剝或無苔,脈細數,也為陰虛肺燥之征。
治療法則:滋陰潤肺,降火止血。
方藥舉例:順經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加知母、麥冬、旱蓮草。
當歸、熟地、沙參、白芍、茯苓、黑芥穗、丹皮
方中沙參、麥冬養陰潤肺;熟地、白芍、當歸養血調經;知母、丹皮、旱蓮草、黑芥穗滋陰降火,涼血止血;茯苓健脾益肺。全方使陰液足而虛火清,肺燥除則吐衄自止。
二、肝經郁火型
主要證候:經前或經期吐血、衄血,量較多,色深紅,頭暈目眩,煩躁易怒,兩脅脹痛,口苦咽干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經量減少,甚或無月經,舌紅,苔黃,脈弦數。
證候分析:肝經郁火,伏于沖任,經前或經期沖氣偏盛,沖氣挾肝火循經上逆,肝脈過頏,損傷陽絡,故經行吐血、衄血,色深紅,量較多;經不下行而由口鼻溢出,沖任氣血因而不足,血海滿溢不多甚或無血可下,故經量減少或無月經;肝氣郁結,故煩躁易怒,兩脅脹痛;郁火上擾清竅,故頭暈目眩;肝與膽相表里,肝火盛則膽也熱盛,膽熱液泄,故口苦咽干;火熱傷津,則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。舌紅,苔黃,脈弦數,也為郁火之征。
治療法則:疏肝瀉火,降逆止血。
方藥舉例:丹梔逍遙散加牛膝、代赭石、黑芥穗。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文章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