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熱論第七
人之寒熱往來者,其病何也?此乃陰陽相勝也。陽不足則先寒后熱,陰不足則先熱后寒。又上盛則發熱,下盛則發寒。皮寒而燥者陽不足,皮熱而燥者陰不足。皮寒而寒者陰盛也,皮熱而熱者陽盛也。
發熱于下,則陰中之陽邪也;發熱于上,則陽中之陽邪也;寒起于上,則陽中之陰邪也;寒起于下,則陰中之陰邪也。寒而頰赤多言者,陽中之陰邪也;熱而面青多言者,陰中之陽邪也;寒而面青多言者,陰中之陰邪也。若不言者,不可治也。陰中之陰中者,一生九死;陽中之陽中者,九生一死。陰病難治,陽病易醫。診其脈候,數在上,則陽中之陽也;數在下,則陰中之陽也。遲在上,則陽中之陰也;遲在下,則陰中之陰也。數在中,則中熱;遲在中,則中寒。寒用熱取,熱以寒攻。逆順之法,從乎天地,本乎陰陽也。
天地者,人之父母也;陰陽者,人之根本也。未有不從天地陰陽者也。從者生,逆者死。寒之又寒者死,熱之又熱者生。《金匱大要論》云:夜發寒者從,夜發熱者逆,晝發熱者從,晝發寒者逆。從逆之兆,亦在乎審明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相關文章
-
沒有相關文章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