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綱目木部第 62 頁
竹瀝:
1、中風口噤。用竹瀝、姜汁等于發,每日飲服。
2、產后中風、口噤、身直、面青,手足反張。以竹瀝飲一、二升,即蘇。
3、小和傷寒。用淡竹瀝、葛根汁各六合,令慢慢飲服。
4、小兒狂語,夜后便發。用竹瀝夜服二合。
5、婦女胎動(妊娠為房事所動,因絕)。用竹瀝一程式,飲服立愈。
6、消渴尿多。頻飲竹瀝,數日可愈。
7、咳嗽肺痿(咳逆短氣、胸中有聲、吐膿痰,有臭味)。有淡竹瀝一合服下。一天服三、五次,以愈為度。
8、產后虛汗。用淡竹瀝三合,溫服。過一會,再服一次。
9、目赤痛。眼不得開。用苦竹瀝五合、黃連二分,棉裹浸一宿,頻頻點眼,令熱淚出。
10、突然牙痛。用苦竹燒一頭,另一頭出汗,取汁涂痛處。沖下。
竹黃
「釋名」竹膏。
「氣味」甘、寒、無毒。
「主治」小兒驚風發熱。用竹黃二錢、雄黃、牽牛(研末)各一錢,共研勻,加面糊成丸子,如粟米大。每服三至五丸,薄荷湯送下發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