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《本草綱目》第 2 頁
6、痰為面病(但水瀉及胎前產后的痰病不可服用)。用大黃(酒浸,蒸熟。切曬)八兩,生黃芩八兩,沉香半兩,共研為末,加青礞石(二兩)和焰硝(二兩)一起封固、煅紅、研細的藥末二兩,以水和各藥成丸,如梧子大。常服一、二十丸,小病五、六十丸,緩病七、八十丸,急病一百二十丸,溫水送下后,好靜臥勿動,讓藥起作用。第二天,先下糟粕,次下痰涎。如未下,可再次服藥,此方名“滾痰丸”。
7、腹中痞塊。用大黃十兩,研為末,加醋三升、蜜兩匙,和勻,煎成丸了,如梧子大。生前了三十丸,生姜湯關定。能吐瀉即驗。又方:陳石灰半斤,瓦器上炒至極熱,等稍冷后,加大黃末(炒熱)一兩、桂心末(略炒)半兩,以醋調成膏,攤在布上貼患處。又方:大黃二兩、樸硝一兩,共研為末,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。加放阿魏一兩,更好。
8、脾癖疳積。用大黃末三兩,加醋熬成膏,倒在瓦上日曬夜露三天;再加硫磺一兩(以形如琥珀者為好)、宮粉一兩,一起研勻。十歲以下小孩,每服半錢,大人每服一錢半,米湯送下。忌生冷魚肉,只吃白粥半月。如一服不愈,半月之后再服。
9、小兒諸熱。用大黃(煨熟)、黃芩各一兩,共研為末,加煉蜜做在成丸子,如麻子大。每服五至十丸,蜜湯送下。亦可加黃連,稱為“三黃丸”。
10、骨蒸積熱,漸漸黃瘦。用大黃四分、加童便五六合,煎取四合,去渣服汁,分二次服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