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部 艾《本草綱目》
艾「釋名」冰臺、醫草、黃草艾蒿。
「氣味」苦、微溫、無毒。
「主治」
1、流行傷寒(頭痛。大燒,脈盛等)。用干艾葉三程序,加水一斗,煮成一程序,一次服完。出汗為好。
2、妊中作寒(大燒,發斑一由紅變黑溺血)。用艾葉一團,如雞蛋大,加酒三升,煮成二升半,分兩次服。
3、中風口歪。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,一頭插入耳內。
4、中風口噤。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,各五壯。
5、咽喉腫痛。用嫩艾搗汁,細細咽下。又方:用艾葉一把,同醋搗爛,敷喉部。
6、癲癇諸風。用熟艾灸前后陰之間。灸數隨年歲增減。
7、小兒撮口臍風。用艾葉燒灰。滿填臍中,外用布縛定。或用蒜蓋臍部,隔蒜用艾絨灸之。
8、肛爛(病人齒失色,舌變白,喜睡如癡,或下痢。肛被蟲蝕,爛見腸了,便難救。此病古稱狐惑)。用艾在管中燒著,熏下部令煙直達患處。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煙熏,效果更好。
9、頭風面瘡,癢出黃水。用艾二兩,加醋一升,煎成濃汁,攤紙上貼瘡,一天換二、三次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