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綱目 莎草香附子
莎草香附子「釋名」雀頭香、草附子、水香棱、水巴戟、水莎、侯莎、莎結,夫須、續根草、地毛。
「氣味」(根)甘、微寒、無毒。
「主治」
1、未老先衰。用香附子一斤,水浸一夜,取出,擦去毛,炒黃,加茯神(去皮)四兩,共研為末,以煉蜜調末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晨服一丸,降氣湯送下。降氣湯是用香附子(如上法處理)半兩、茯神二兩、炙甘草一兩半、合煎而成。此方名“交感丹”。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,還能治胸痞、拒食、虛冷遺精等癥。
2、偏正頭痛,熱氣上攻,頭目昏眩。單用香附子一味,經過去皮、煮、搗、曬、焙之后,研為細末,加煉蜜調成丸子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一碗,煎藥至八成服下,婦女用醋湯煎服。此方名“一品丸”。
3、一切氣病(胸腹脹滿、惡心、氣逆、翻酸、煩悶等)。用香附子一斤、縮砂仁八兩、炙甘草四兩,共研為末,鹽開水送服。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。此方名“快氣湯”。
4、心腹刺痛。香附子(去毛,焙)二十兩、烏藥十兩、甘草(炒)一兩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鹽湯送下。
5、心脾氣痛(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、俗稱心氣痛,實乃胃脘有滯所致,或起因于氣,或起因于寒)。用香附子醋浸,略炒,研為末;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,略炒,也研為末。兩工分別收存,治病時,起因于寒者,姜二錢、附一錢;起因于氣者,附二錢、姜一錢;起因于氣與寒者,姜、附等分。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。服藥七、八次后,病根可除。
6、心腹諸痛(心氣痛、腹痛、小腹痛、血氣痛等)。用香附子二兩、艾葉半兩,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,去艾葉,炒香附子末,加醋、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開水送下。此方名“艾附丸”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