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葛根黃芩黃連湯
中醫方劑:葛根黃芩黃連湯
【分類】和解劑-表里雙解
【組成】葛根半斤(15g) 甘草二兩炙(6g) 黃芩三兩(9g) 黃連三兩(9g)
【用法】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,減二升,納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
【功效】解表清里。
【主治】協熱下利。身熱下利,胸脘煩熱,口中作渴,喘而汗出,舌紅苔黃,脈數或促。
【方解】外感表證初起,邪在太陽,理應解表。但表證未解,誤用攻下,虛其里氣,以致表熱內陷陽明而下利不止,故稱“協熱下利”。此時表證未解,里熱已熾,故見身熱,胸脘煩熱,口中作渴;里熱上蒸于肺則作喘,外蒸肌表則汗出。治宜外解肌表之邪,內清腸胃之熱。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,既能解表退熱,又能升發睥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,為君藥。臣以黃芩、黃連清熱燥濕,厚腸止利。使以甘草甘緩和中,協調諸藥。四藥合用,共成解表清里之劑。原方先煮葛根,后納諸藥,則解肌之力優而清里之力銳,使表解里和,身熱下利自愈醫學教`育網搜集整理。
【運用】
1.本方簡稱葛根芩連湯,對于熱瀉、熱痢、不論有無表證,皆可用之。以身熱下利,苔黃脈數為證治要點。若虛寒下利者忌用。
2.腹痛者,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;熱痢里急后重者,加木香、檳榔以行氣而除后重。
3.急性腸炎、細菌性痢疾、腸傷寒、胃腸型感冒等,屬表證未解,里熱甚者,均可加減應用。
【文獻】《傷寒貫珠集》:“邪陷于里者十之七,而留于表者十之三,其病為表里并受之病,故其治亦宜表里兩解之法。……葛根解肌于表,芩、連清熱于里,甘草則合表里而并和之耳。蓋風邪初中,病為在表,一入于里,則變為熱矣。故治表者,必以葛根之辛涼;治里者,必以芩、連之苦寒也。”
實驗研究:葛根芩連湯對內毒素所致的發熱家兔有顯著的解熱作用,給藥后2小時即有顯著效果,給藥后4小時,對照兔仍繼續發熱,體溫不降,但用葛根芩連湯者降低0.9℃(中西醫給合雜志,1985; 6:378)醫學教`育網搜集整理。
【方歌】葛根黃芩黃連湯,再加甘草共煎嘗, 邪陷陽明成熱利,清里解表保安康。
中醫五絕網建議:以上中醫方劑僅供參考,中醫藥方劑一定要在中醫師的臨證指導下用藥。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