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柴苓湯第 2 頁
【別名】柴芩湯
【處方】小柴胡湯合四苓湯。
【功能主治】痘瘡,風火相搏,喉中痰鳴,目睛上視,面赤引飲,喜居冷處;及邪氣并于里,腸胃熱甚,傳化失常而致痘瘡未出而瀉利。
【用法用量】柴芩湯(《痘科金鏡賦》卷六)。
【摘錄】《痘科類編》卷三
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一:柴苓湯
【處方】 柴胡1錢6分,半夏(湯泡7次)7分,黃芩6分,人參6分,甘草6分,白術7分半,豬苓7分半,茯苓7分半,澤瀉1錢2分半,桂5分。
【功能主治】分利陰陽,和解表里。主傷寒、溫熱病、傷暑、瘧疾、痢疾等,邪在半表半里,癥見發熱,或寒熱往來,或瀉泄,小便不利者,以及小兒麻疹、痘瘡、疝氣見有上述癥狀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水2盞,生姜3片,煎至1盞,溫服。
【臨床應用】 ①小兒下利《漢方臨床》(1987;9:66):本方治療20例小兒下利,用藥量為:未滿7歲者每日3g,7歲以上者每日6g,乳兒每日0.18g,均分3次服用,使用時間為7-14日。結果:顯效7例,有效8例,略有效1例,無效2例,惡化1例,效果不明者1例。認為對容易陷于脫水狀態的小兒下利,柴苓湯是一種有價值的藥劑。②變形性膝關節癥《漢方臨床》(1987;34:66):用柴苓湯治療14例伴有膝痛、膝浮腫的變形性膝關節癥,每日予柴苓湯9g,分3次服;治療時間最短者3周,最長者4個月,膝關節浮腫減輕或消失者8例,有效率57%。
【摘錄】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一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