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大黃甘草湯
中醫方劑:大黃甘草湯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大黃甘草湯
【處方】 大黃12克 甘草3克
【功能主治】通便止嘔。主胃腸積熱,濁腐之氣上逆,食已即吐,吐勢急迫,或大便秘結不通,苔黃,脈滑實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上二味,用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分二次溫服。
【摘錄】《金匱要略》卷中
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大黃甘草湯
【處方】 大黃(銼,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【制法】上銼,如麻豆大,分為2服。
【功能主治】水黃。面目俱青,狂言妄語,語聲不出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后溫服。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一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:大黃甘草湯
【處方】 大黃1倍,甘草(生)減半。
【功能主治】痘為痰悶,不得發出。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頻服。不應,更服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金匱》本方用大黃四倍于甘草,治食已即吐,專取大黃之沉降,以泄逆滿之滯,此用大黃再倍于甘草,治痰悶痘閉,反借甘草之上溢,以涌固結之積。一方小變,而功用不同若此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