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導赤各半湯第 2 頁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醫方集解》:此手少陰、太陰、太陽藥也。陳來章曰:熱入心經,涼之以黃連、犀角、梔子;心移熱于小腸,泄之以滑石、甘草、燈心;心熱上逼于肺,清之以黃芩、梔子、麥冬。然邪之越經而傳于心者,以心神本不足也,故又加人參、茯神以輔之。
2.《張氏醫通》:取《金匱》瀉心湯為主,以其熱在上而不在下,病在氣而不在血,故于本方裁去大黃,易入山梔以清心包之熱,知母、犀角以解肺胃之煩,人參、麥冬、甘草、茯神以安君主之神,滑石為導赤之向導,姜、棗為散火之間使;用犀角者,即導赤散中之地黃;用滑石者,即導赤散中之木通,雖無導赤散中藥味,而導赤散之功效備其中矣。
【摘錄】《傷寒六書》卷三
《證因脈治》卷四:導赤各半湯
【處方】生地、木通、甘草、川連、麥門冬、山梔、犀角、黃芩、知母、滑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心熱,利小便。主心熱譫語,火動于中,而多消渴,小便不利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傷寒大白》:以導赤合瀉心湯,上清心經之火;加滑石,導心火,下通小便而出;加知母、山梔、黃芩,兼清上焦肺火。以利小便,莫如清肺;清肺熱,又莫如利二便也。
【摘錄】《證因脈治》卷四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