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方劑:八珍散第 3 頁
《瑞竹堂方》卷四:八珍散
【別名】八物湯、八珍湯
【處方】 當歸(去蘆)1兩,川芎1兩,熟地黃1兩,白芍藥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)1兩,茯苓(去皮)1兩,白術1兩。
【藥理作用】促進急性貧血的血細胞再生《中醫藥研究參考》(1976;5:29):八珍湯與四物湯藥理研究發現,兩方均能促進急性貧血的血細胞再生,其主要表現在網狀紅細胞的轉變成熟過程,尤以八珍湯作用較顯著。本方能促使血壓很快恢復正常,并維持一定時間,而且對機體整個機能狀態也有改善,說明急性大量失血時,氣血雙補較之單純養血補血為佳。
【功能主治】調暢營衛,滋養氣血,能補虛損。進美飲食,退虛熱。主氣血兩虛,面色蒼白或萎黃,頭昏目眩,四肢倦怠,氣短懶言,心悸怔忡,食欲減退;婦人氣血不足,月經不調,崩漏不止,胎萎不長,或習慣性流產;外證出血過多,潰瘍久不愈合者。臍腹疼痛,全不思食,臟腑怯弱,泄瀉,小腹堅痛,時作寒熱。婦人臟躁,自笑自哭。傷損失血過多,或因克伐,血氣耗損,惡寒發熱,煩躁作渴。氣血俱虛,口舌生瘡,或齒齦腫潰,惡寒發熱,或煩躁作渴,胸脅作脹,或便血吐血,盜汗自汗。肝脾氣血俱虛,不能養筋,以致筋攣骨痛,或不能行履,或發熱晡熱,寒熱往來。潰瘍。婦人胎產崩漏。眩暈昏慣,或大便不實,小便淋赤。
【用法用量】八物湯(《醫學正傳》卷三)、八珍湯(《外科發揮》卷二)。本方改為丸劑,名“女科八珍丸”(見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;又名“八珍丸”(見《中藥成方配本》)。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醫方考》:血氣俱虛者,此方主之。人之身,氣血而已。氣者百骸之父,血者百骸之母,不可使其失養者也。是方也,人參,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甘溫之品也,所以補氣;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,質潤之品也,所以補血。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,血旺則百骸資之以養。
2.《沈氏女科輯要箋正》:四君、四物合為八珍,按之藥理功能,可謂四君氣藥,能助脾陽;四物血藥,能養脾陰。一屬于氣,一屬于血。只可專主脾胃講,決不能泛泛然謂四君補氣,四物補血。
【臨床應用】 1.血枯:一婦人久患血崩,肢體消瘦,飲食到口,但聞腥臊,口出津液,強食少許,腹中作脹,此血枯之癥,肺肝脾虧損之患,用八珍湯、烏賊骨丸,兼服兩月而經行,百余劑而康寧如舊矣。
2.習慣性流產:用加味八珍湯防治習慣性流產38例,全部治愈。患者年齡一般多在二十五至三十歲之間,流產次數最少為二胎,最多為五胎。治療方藥:八珍湯加砂仁,紫蘇。如氣虛,加黃耆;血虛,加阿膠;虛火盛而嘔者,加黃芩、竹茹;虛火引起咽干口燥者,去熟地,加生地、玉竹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頁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