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方劑:巴戟丸第 15 頁
《醫學發明》卷九:巴戟丸
【處方】五味子、川巴戟(去心)、肉蓯蓉、人參、菟絲子、熟地黃、覆盆子、白術、益智仁(炒)、骨碎補(洗去毛)、白龍骨、茴香、牡蠣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收斂精氣,補真戢陽,充越肌膚,進美飲食;補精神,止汗。主肝腎兩傷,精氣衰弱,脈象空虛,悲愁欲哭,面色夭白,為脫精脫神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。
【摘錄】《醫學發明》卷九
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巴戟丸
【處方】巴戟天(去心)3分,黃耆(銼)1兩,遠志(去心)3分,牛膝(去根,酒浸,焙)3分,熟干地黃(焙)3分,山芋3分,桂(去粗皮)半兩,五味子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豬腎1對(去脂膜,破開,納蜀椒49粒,鹽花少許拌勻,濕紙裹,煨熟,去椒,細研如糊,搜諸藥)。
【制法】上10味,搗羅9味為末,以豬腎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功能主治】骨髓虛憊,腰膝無力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20丸,溫酒送下。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八六 中醫五絕網整理提供
<< 上一頁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下一頁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