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麻丸
名稱: 天麻丸
別名: 易老天麻丸
組成: 天麻6兩(酒浸3日,曬干稱),牛膝6兩(同上浸),杜仲7兩(銼,炒去絲),萆薢6兩(別研為細末),玄參6兩,當歸10兩,生地黃16兩,羌活10兩,附子1兩。
出處: 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功效: 養陰疏熱。祛風除濕,舒筋通絡,活血止痛。
主治: 風濕痹痛,經脈不利,手足麻木,步履艱難,腰腿痠痛或筋脈抽掣。諸風肢節麻木,手足不隨。腎虛有風,尺脈浮弦細數者。
用法用量: 常服50-70丸,病大至10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或白湯送下。平明服藥至日高,饑則止。服藥大忌壅塞,失于通利,故服藥半月稍覺壅,微以七宣丸輕疏之,使藥再為用也。
制備方法: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各家論述: 1.《保命集》:牛膝、萆薢治筋骨,杜仲使筋骨相著,天麻、羌活和風之勝藥,當歸、地黃養血,能和榮衛,玄參主用,附子佐之行經也。
2.《醫略六書》:腎虛有風,必有腳膝痿弱之病,此雖略不言證,觀尺脈之浮弦細數可知。故以天麻散風濕,玄參退虛熱,羌活疏邪于表,附子扶陽于里,萆薢滲濕熱,白蜜潤虛燥,牛膝、杜仲壯腰膝以強筋骨,當歸、生地養血脈以滋腎也。俾腎陰內充,則肝血自足而虛熱退藏,虛風無不外解矣。此養陰疏熱之劑,為腎虛召風挾熱之專方。
3.《成方切用》:此方大意,主治腎熱生風。其以天麻入牛膝同制,取其下達;倍用當歸、地黃,生其陰血;萆薢、玄參,清下焦之濕熱;附子補下焦之真陽,蓋為腎中陽虛,故風得以久據其地也;用羌活之獨本者,即真獨活,不必更加也。
附注: 易老天麻丸(《景岳全書》卷五十四)。按:《元戎》有獨活五兩。
別名: 易老天麻丸
組成: 天麻6兩(酒浸3日,曬干稱),牛膝6兩(同上浸),杜仲7兩(銼,炒去絲),萆薢6兩(別研為細末),玄參6兩,當歸10兩,生地黃16兩,羌活10兩,附子1兩。
出處: 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功效: 養陰疏熱。祛風除濕,舒筋通絡,活血止痛。
主治: 風濕痹痛,經脈不利,手足麻木,步履艱難,腰腿痠痛或筋脈抽掣。諸風肢節麻木,手足不隨。腎虛有風,尺脈浮弦細數者。
用法用量: 常服50-70丸,病大至10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或白湯送下。平明服藥至日高,饑則止。服藥大忌壅塞,失于通利,故服藥半月稍覺壅,微以七宣丸輕疏之,使藥再為用也。
制備方法: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各家論述: 1.《保命集》:牛膝、萆薢治筋骨,杜仲使筋骨相著,天麻、羌活和風之勝藥,當歸、地黃養血,能和榮衛,玄參主用,附子佐之行經也。
2.《醫略六書》:腎虛有風,必有腳膝痿弱之病,此雖略不言證,觀尺脈之浮弦細數可知。故以天麻散風濕,玄參退虛熱,羌活疏邪于表,附子扶陽于里,萆薢滲濕熱,白蜜潤虛燥,牛膝、杜仲壯腰膝以強筋骨,當歸、生地養血脈以滋腎也。俾腎陰內充,則肝血自足而虛熱退藏,虛風無不外解矣。此養陰疏熱之劑,為腎虛召風挾熱之專方。
3.《成方切用》:此方大意,主治腎熱生風。其以天麻入牛膝同制,取其下達;倍用當歸、地黃,生其陰血;萆薢、玄參,清下焦之濕熱;附子補下焦之真陽,蓋為腎中陽虛,故風得以久據其地也;用羌活之獨本者,即真獨活,不必更加也。
附注: 易老天麻丸(《景岳全書》卷五十四)。按:《元戎》有獨活五兩。
文章錄入:管理員 責任編輯:5jw
-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 【發表評論】
- 綠色通道
- 精彩推薦